大智度論的讀音 大智度論的意思
辭典解釋大智度論 dà zhì dù lùn 佛教典籍。一百卷。后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本。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據說全書約合漢文千余卷,鳩摩羅什以秦人好簡,故節譯成百卷。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也是中觀派的重要著作。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 也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 大
- 智
- 度
- 論
“大智度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zhì dù lùn]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ㄓˋ ㄉㄨˋ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大智度論
- 是否常用:
- 否
“大智度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大智度論 dà zhì dù lùn ㄉㄚˋ ㄓˋ ㄉㄨˋ ㄌㄨㄣˋ 佛教典籍。一百卷。后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本。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據說全書約合漢文千余卷,鳩摩羅什以秦人好簡,故節譯成百卷。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也是中觀派的重要著作。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
也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網絡解釋
“大智度論”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智】:1.有智慧;聰明:明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2.智慧;見識: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吃一塹,長一智。3.姓。
【度】:[dù]1.計量長短:度量衡。2.表明物質的有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如硬度、熱度、濃度、濕度等。3.計量單位名稱。a)弧或角,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對的圓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經度或緯度,如北緯38度。c)電量,1度即1千瓦小時。d)眼鏡焦度的單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極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責任感。5.限度:勞累過度。以能熔化為度。6.章程;行為準則:法度。制度。7.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8.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度量。氣度。9.人的氣質或姿態:風度。態度。10.姓。[duó]推測;估計:揣度。測度。度德量力。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大智度論”的相關詞語
* 大智度論的讀音是:dà zhì dù lùn,大智度論的意思:辭典解釋大智度論 dà zhì dù lùn 佛教典籍。一百卷。后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本。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據說全書約合漢文千余卷,鳩摩羅什以秦人好簡,故節譯成百卷。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也是中觀派的重要著作。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 也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辭典解釋
大智度論 dà zhì dù lùn ㄉㄚˋ ㄓˋ ㄉㄨˋ ㄌㄨㄣˋ佛教典籍。一百卷。后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本。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據說全書約合漢文千余卷,鳩摩羅什以秦人好簡,故節譯成百卷。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也是中觀派的重要著作。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
也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智】:1.有智慧;聰明:明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2.智慧;見識: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吃一塹,長一智。3.姓。
【度】:[dù]1.計量長短:度量衡。2.表明物質的有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如硬度、熱度、濃度、濕度等。3.計量單位名稱。a)弧或角,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對的圓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經度或緯度,如北緯38度。c)電量,1度即1千瓦小時。d)眼鏡焦度的單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極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責任感。5.限度:勞累過度。以能熔化為度。6.章程;行為準則:法度。制度。7.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8.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度量。氣度。9.人的氣質或姿態:風度。態度。10.姓。[duó]推測;估計:揣度。測度。度德量力。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