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元的讀音 大春元的意思
大春元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意為應舉之人。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
- 大
- 春
- 元
“大春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chūn yuán]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ㄔㄨㄣ ㄩㄢ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大春元”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大春元 dà chūn yuán ㄉㄚˋ ㄔㄨㄣ ㄩㄢˊ 舉人的別稱。參見「舉人」條。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
網絡解釋
大春元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意為應舉之人。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
“大春元”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春】:1.春季:春景。溫暖如春。2.指一年的時間:一臥東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懷春。春心。4.比喻生機:妙手回春。5.姓。
【元】:1.朝代。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于1206年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宋。定都大都(今北京)。2.姓。
“大春元”的相關詞語
* 大春元的讀音是:dà chūn yuán,大春元的意思:大春元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意為應舉之人。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
辭典解釋
大春元 dà chūn yuán ㄉㄚˋ ㄔㄨㄣ ㄩㄢˊ舉人的別稱。參見「舉人」條。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
大春元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意為應舉之人。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春】:1.春季:春景。溫暖如春。2.指一年的時間:一臥東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懷春。春心。4.比喻生機:妙手回春。5.姓。
【元】:1.朝代。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于1206年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宋。定都大都(今北京)。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