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的讀音 大文的意思
大文 大文,拼音da wen,是指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
- 大
- 文
“大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wén]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大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 2.謂繁盛的文飾。
網絡解釋
大文
大文,拼音da wen,是指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
“大文”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大文”的相關成語
“大文”的相關詞語
“大文”造句
蘇軾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文學家。
大文章彌樸,質有余也。
西園學校在留校時播放古典音樂的做法是濫用人類偉大文化教訓青年的最新試驗,這種試驗絕無僅有。
四大文學名著:紅樓、水滸、話說北京、郭德綱故事選,后來我那倆給摳出來不算了。
司馬遷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文學家。
了解中國的近現代文學史,還可以知道,這些大文學家社會活動家,還必定是教育家。葉圣陶是當之無愧的,巴金是當之無愧的,老舍魯迅朱自清等等都是當之無愧的。
我以為,中國畫的發展,首先面臨的就是要使自己從大文化藝術中剝離出來,構建和完善自己的視覺形態,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以傳達畫家視覺感受為主旨的,能自立門戶的,發育健全的"視覺藝術"。
他在“定情之夕”還洋洋灑灑寫了篇海誓山盟的大文。
他在“定情之夕”還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海誓山盟的大文。
有祖先留下來五千年龐大文化遺產的我們,卻自加鄙棄而不顧,一定要等到外人來開采時才又自吹自擂的宣揚。
* 大文的讀音是:dà wén,大文的意思:大文 大文,拼音da wen,是指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
基本解釋
1.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 2.謂繁盛的文飾。大文
大文,拼音da wen,是指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蘇軾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文學家。
大文章彌樸,質有余也。
西園學校在留校時播放古典音樂的做法是濫用人類偉大文化教訓青年的最新試驗,這種試驗絕無僅有。
四大文學名著:紅樓、水滸、話說北京、郭德綱故事選,后來我那倆給摳出來不算了。
司馬遷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文學家。
了解中國的近現代文學史,還可以知道,這些大文學家社會活動家,還必定是教育家。葉圣陶是當之無愧的,巴金是當之無愧的,老舍魯迅朱自清等等都是當之無愧的。
我以為,中國畫的發展,首先面臨的就是要使自己從大文化藝術中剝離出來,構建和完善自己的視覺形態,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以傳達畫家視覺感受為主旨的,能自立門戶的,發育健全的"視覺藝術"。
他在“定情之夕”還洋洋灑灑寫了篇海誓山盟的大文。
他在“定情之夕”還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海誓山盟的大文。
有祖先留下來五千年龐大文化遺產的我們,卻自加鄙棄而不顧,一定要等到外人來開采時才又自吹自擂的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