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鳥的讀音 夏候鳥的意思
夏候鳥 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黃鸝就是我國的夏候鳥。
- 夏
- 候
- 鳥
“夏候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 hòu niǎo]
- 漢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ㄏㄡˋ ㄋㄧㄠˇ
- 簡繁字形:
- 夏候鳥
- 是否常用:
- 否
“夏候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夏季在某地區繁殖,秋季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等。 辭典解釋
夏候鳥 xià hòu niǎo ㄒㄧㄚˋ ㄏㄡˋ ㄋㄧㄠˇ 春夏之際在某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為暖和的地區過冬,隔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燕子、杜鵑等。臺灣地區常見的有大慈悲心鳥、八色鳥等。
網絡解釋
夏候鳥
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黃鸝就是我國的夏候鳥。
“夏候鳥”的單字解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候】:1.等待:候車。你稍候一會兒,他馬上就來。2.問候;問好:致候。敬候起居。3.時節:時候。氣候。候鳥。4.古代五天為一候,現在氣象學上仍沿用:候溫。5.(候兒)情況:征候。火候。
【鳥】:[niǎo]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體溫恒定,卵生,嘴內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鳥都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2.(Niǎo)姓。[diǎo]同“屌”。舊小說中用作罵人的話。
“夏候鳥”的相關詞語
* 夏候鳥的讀音是:xià hòu niǎo,夏候鳥的意思:夏候鳥 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黃鸝就是我國的夏候鳥。
基本解釋
指夏季在某地區繁殖,秋季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等。辭典解釋
夏候鳥 xià hòu niǎo ㄒㄧㄚˋ ㄏㄡˋ ㄋㄧㄠˇ春夏之際在某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為暖和的地區過冬,隔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燕子、杜鵑等。臺灣地區常見的有大慈悲心鳥、八色鳥等。
夏候鳥
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黃鸝就是我國的夏候鳥。【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候】:1.等待:候車。你稍候一會兒,他馬上就來。2.問候;問好:致候。敬候起居。3.時節:時候。氣候。候鳥。4.古代五天為一候,現在氣象學上仍沿用:候溫。5.(候兒)情況:征候。火候。
【鳥】:[niǎo]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體溫恒定,卵生,嘴內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鳥都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2.(Niǎo)姓。[diǎo]同“屌”。舊小說中用作罵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