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受的讀音 執受的意思
執受 執受,教義名詞。一般指執著外在對象為實有,對之生起種種感受。《唯識三十論頌》:“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此中“執受”指阿賴耶識所持接受的對象,即種子、根身。《成唯識論》卷二:“執受有二,謂諸種子及有根身(根指凈色根,身指浮塵根)。諸種子者,謂諸相名分別習氣。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為自體,同安危故。”阿賴耶識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子和根身,即執持此種子和根身為自體;此“種子”指主體經驗和名相概念;“根身”指眼、耳、鼻、舌、身組成的身體。外變為“器”,器即是器世界,物質世界。
- 執
- 受
“執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í shòu]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執受
- 是否常用:
- 否
“執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以外在的對象為有實性,由此而生感覺;執著外在對象為有,對之而起感覺。
網絡解釋
執受
執受,教義名詞。一般指執著外在對象為實有,對之生起種種感受。《唯識三十論頌》:“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此中“執受”指阿賴耶識所持接受的對象,即種子、根身。《成唯識論》卷二:“執受有二,謂諸種子及有根身(根指凈色根,身指浮塵根)。諸種子者,謂諸相名分別習氣。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為自體,同安危故。”阿賴耶識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子和根身,即執持此種子和根身為自體;此“種子”指主體經驗和名相概念;“根身”指眼、耳、鼻、舌、身組成的身體。外變為“器”,器即是器世界,物質世界。
“執受”的單字解釋
【執】:同“執”。
【受】:1.接受:受賄。受教育。受到幫助。2.遭受:受災。受批評。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適合:受吃(吃著有味)。受看(看著舒服)。受聽(聽著入耳)。
“執受”的相關詞語
* 執受的讀音是:zhí shòu,執受的意思:執受 執受,教義名詞。一般指執著外在對象為實有,對之生起種種感受。《唯識三十論頌》:“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此中“執受”指阿賴耶識所持接受的對象,即種子、根身。《成唯識論》卷二:“執受有二,謂諸種子及有根身(根指凈色根,身指浮塵根)。諸種子者,謂諸相名分別習氣。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為自體,同安危故。”阿賴耶識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子和根身,即執持此種子和根身為自體;此“種子”指主體經驗和名相概念;“根身”指眼、耳、鼻、舌、身組成的身體。外變為“器”,器即是器世界,物質世界。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以外在的對象為有實性,由此而生感覺;執著外在對象為有,對之而起感覺。執受
執受,教義名詞。一般指執著外在對象為實有,對之生起種種感受。《唯識三十論頌》:“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此中“執受”指阿賴耶識所持接受的對象,即種子、根身。《成唯識論》卷二:“執受有二,謂諸種子及有根身(根指凈色根,身指浮塵根)。諸種子者,謂諸相名分別習氣。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為自體,同安危故。”阿賴耶識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子和根身,即執持此種子和根身為自體;此“種子”指主體經驗和名相概念;“根身”指眼、耳、鼻、舌、身組成的身體。外變為“器”,器即是器世界,物質世界。【執】:同“執”。
【受】:1.接受:受賄。受教育。受到幫助。2.遭受:受災。受批評。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適合:受吃(吃著有味)。受看(看著舒服)。受聽(聽著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