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圖畫文字的讀音 圖畫文字的意思

    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它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 huà
    • wén

    “圖畫文字”的讀音

    拼音讀音
    [tú huà wén zì]
    漢字注音:
    ㄊㄨˊ ㄏㄨㄚˋ ㄨㄣˊ ㄗˋ
    簡繁字形:
    圖畫文字
    是否常用:

    “圖畫文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文字的早期形態。漢字的圖畫文字多指圖畫性很強的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

    辭典解釋

    圖畫文字  tú huà wén zì  ㄊㄨˊ ㄏㄨㄚˋ ㄨㄣˊ ㄗˋ  

    不具美術要求與作用,而只用來傳達意思的簡單圖畫。圖畫文字不代表固定的語詞,也沒有特定的讀法,嚴格來講,稱不上文字,但可視為文字的前身。曾為北美、非洲、西伯利亞和中東原始部落使用。

    網絡解釋

    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它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圖畫文字”的單字解釋

    】:1.“圖”的繁體字。2.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3.疆域:“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4.欲念。晉?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5.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6.策劃、考慮:“圖謀”。《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曹沫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7.謀取、謀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
    】:1.劃分、區分。《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幙帷蘭甸,畫流高陛。”2.設計、籌謀。同“”。《文選?揚雄?解嘲》:“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六齣》:“虧了夫人侯氏,有膽有謀,昨夜畫定計策。”3.繪圖:“畫一幅風景。”《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4.簽署、簽押:“畫押”、“畫供”。5.終止。《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6.圖、圖像:“山水畫”、“人物畫”。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7.量詞。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亞這個字有八畫。”8.姓。如明代有畫芳。9.清楚、整齊:“整齊畫一”。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1.文字:漢字。識字。字體。字義。常用字。2.(字兒)字音:咬字兒。字正腔圓。他說話字字清楚。3.字體:篆字。柳字。宋體字。美術字。4.書法作品:字畫。一幅字。5.字眼;詞:他說行,誰還敢說半個“不”字。6.字據:立字。收到款子,寫個字兒給他。7.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8.俗指電表、水表等指示的數量: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水表走了20個字。9.許配:待字。10.姓。

    “圖畫文字”的相關詞語

    * 圖畫文字的讀音是:tú huà wén zì,圖畫文字的意思: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它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