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故的讀音 國故的意思
國故 guógù(1)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本國固有的學術與文化(多指語言文字、文學、歷史等)整理國故(2) [disaster]∶國家所遭受的兇、喪、戰爭等重大變故另后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宋· 蘇軾《與滕達道書》
- 國
- 故
“國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ó gù]
- 漢字注音:
- ㄍㄨㄛˊ ㄍㄨˋ
- 簡繁字形:
- 國故
- 是否常用:
- 是
“國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國故 guógù
(1)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本國固有的學術與文化(多指語言文字、文學、歷史等)
整理國故
(2) [disaster]∶國家所遭受的兇、喪、戰爭等重大變故
另后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宋· 蘇軾《與滕達道書》
辭典解釋
國故 guó gù ㄍㄨㄛˊ ㄍㄨˋ 國家所遭受的事故。
《禮記.文王世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
本國固有的文化與學術。
如:「他一心想保存國故,振興文化。」
網絡解釋
“國故”的單字解釋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故】:1.事情;事故:細故。變故。2.緣故;原因:無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鎮靜。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來的;從前的;舊的:故址。故鄉。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親故。沾親帶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國故”的相關成語
“國故”的相關詞語
“國故”造句
可是,在傳統與現代這兩股巨力之間,“整理國故”左支右絀、窘迫不堪,根本無法找到平衡點。
游戲采用三國故事,關云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刀如青龍,馬賽霹靂,忠肝義膽,一嘯光寒十九州。
我國故宮里保存著許多無價之寶。
國故研究者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有深厚的研究功底.
他們打算在老撾制造混亂已經得逞,他們也可以在美國故計重施.
我只需要你看懂中國故老相傳的一句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現在是慢速成英語,美國故事節目。今天是“拉帕切尼的女兒”的完結篇,作者:納撒尼爾。
顧頡剛以特有的“古史辨”方式整理國故,實際上是以歷史的眼光在求真意義上對傳統經學進行徹底的批判。
此次展覽將在今年10月在臺北的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舉行,展品主要為清雍正年間的文物。雍正帝共在位13年,于1735年駕崩。
在此類故事中,又以羅剎鬼國故事最為常見。
* 國故的讀音是:guó gù,國故的意思:國故 guógù(1)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本國固有的學術與文化(多指語言文字、文學、歷史等)整理國故(2) [disaster]∶國家所遭受的兇、喪、戰爭等重大變故另后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宋· 蘇軾《與滕達道書》
基本解釋
國故 guógù
(1)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本國固有的學術與文化(多指語言文字、文學、歷史等)
整理國故
(2) [disaster]∶國家所遭受的兇、喪、戰爭等重大變故
另后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宋· 蘇軾《與滕達道書》
辭典解釋
國故 guó gù ㄍㄨㄛˊ ㄍㄨˋ國家所遭受的事故。
《禮記.文王世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
本國固有的文化與學術。
如:「他一心想保存國故,振興文化。」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故】:1.事情;事故:細故。變故。2.緣故;原因:無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鎮靜。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來的;從前的;舊的:故址。故鄉。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親故。沾親帶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可是,在傳統與現代這兩股巨力之間,“整理國故”左支右絀、窘迫不堪,根本無法找到平衡點。
游戲采用三國故事,關云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刀如青龍,馬賽霹靂,忠肝義膽,一嘯光寒十九州。
我國故宮里保存著許多無價之寶。
國故研究者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有深厚的研究功底.
他們打算在老撾制造混亂已經得逞,他們也可以在美國故計重施.
我只需要你看懂中國故老相傳的一句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現在是慢速成英語,美國故事節目。今天是“拉帕切尼的女兒”的完結篇,作者:納撒尼爾。
顧頡剛以特有的“古史辨”方式整理國故,實際上是以歷史的眼光在求真意義上對傳統經學進行徹底的批判。
此次展覽將在今年10月在臺北的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舉行,展品主要為清雍正年間的文物。雍正帝共在位13年,于1735年駕崩。
在此類故事中,又以羅剎鬼國故事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