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的讀音 國別的意思
國別 國別,讀音guó bié,漢語詞語,指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
- 國
- 別
“國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ó bié]
- 漢字注音:
- ㄍㄨㄛˊ ㄅㄧㄝ ˊ
- 簡繁字形:
- 國別
- 是否常用:
- 是
“國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 辭典解釋
國別 guó bié ㄍㄨㄛˊ ㄅㄧㄝˊ 以國為基準來區分。
如:「國別史」。
所屬的國籍。
如:「那些人的國別是什么?」
網絡解釋
國別
國別,讀音guó bié,漢語詞語,指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
“國別”的單字解釋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別】:[bié]1.分離:告別。臨別紀念。久別重逢。別了,我的母校。2.另外:別人。別稱。別有用心。3.轉動;轉變:她把頭別了過去。這個人的脾氣一時別不過來。4.姓。5.區分;區別:辨別。鑒別。分門別類。6.差別:天淵之別。7.類別:性別。職別。派別。級別。8.用別針等把另一樣東西附著或固定在紙、布等物體上:把兩張發票別在一起。胸前別著一朵紅花。9.插住;用東西卡住:皮帶上別著一支槍。把門別上。10.用腿使絆把對方摔倒。11.兩輛車朝同一方向行駛時,一輛車強行駛入另一輛車的車道,使不能正常行進:別車。12.表示禁止或勸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別冒冒失失的。你別走了,在這兒住兩天吧。別一個人說了算。13.表示揣測,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測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約定的時間都過了,別是他不來了吧?[biè]改變別人堅持的意見或習性(多用于“別不過”):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別不過他。
“國別”的相關詞語
“國別”造句
我覺得你這一生從未在意國別人怎么想,如果在意過,你也許會幸福很多。
一是外貿順差大幅增加,國別貿易不平衡更為突出.
如果身份卡丟失,請立即向你的“國別安全經理”報告.
正如印度尼西亞國別業務局局長所說的那樣:"這的確是我們大多數人在職業生涯中所接觸到的最艱難的任務。"。
我國學者在通史、區域史、國別史和專題史諸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
而我的書都按國別和主題分類歸整。
我正開著德國設計的美國別克,在韓國設計的雪佛蘭伴隨下,流竄于中國的街道.
即使在各個法系內部,也存在較大的國別差異.
從國別、作物的種類及特性的角度觀察世界生物技術作物,其生產狀況呈現出全面迅速增長態勢。
作者按國別與時代,對這些陶文作了分類整理。文中對若干陶文的釋讀,提出了新的意見。
* 國別的讀音是:guó bié,國別的意思:國別 國別,讀音guó bié,漢語詞語,指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
基本解釋
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辭典解釋
國別 guó bié ㄍㄨㄛˊ ㄅㄧㄝˊ以國為基準來區分。
如:「國別史」。
所屬的國籍。
如:「那些人的國別是什么?」
國別
國別,讀音guó bié,漢語詞語,指國家的不同;國與國間的區別。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別】:[bié]1.分離:告別。臨別紀念。久別重逢。別了,我的母校。2.另外:別人。別稱。別有用心。3.轉動;轉變:她把頭別了過去。這個人的脾氣一時別不過來。4.姓。5.區分;區別:辨別。鑒別。分門別類。6.差別:天淵之別。7.類別:性別。職別。派別。級別。8.用別針等把另一樣東西附著或固定在紙、布等物體上:把兩張發票別在一起。胸前別著一朵紅花。9.插住;用東西卡住:皮帶上別著一支槍。把門別上。10.用腿使絆把對方摔倒。11.兩輛車朝同一方向行駛時,一輛車強行駛入另一輛車的車道,使不能正常行進:別車。12.表示禁止或勸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別冒冒失失的。你別走了,在這兒住兩天吧。別一個人說了算。13.表示揣測,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測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約定的時間都過了,別是他不來了吧?[biè]改變別人堅持的意見或習性(多用于“別不過”):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別不過他。
我覺得你這一生從未在意國別人怎么想,如果在意過,你也許會幸福很多。
一是外貿順差大幅增加,國別貿易不平衡更為突出.
如果身份卡丟失,請立即向你的“國別安全經理”報告.
正如印度尼西亞國別業務局局長所說的那樣:"這的確是我們大多數人在職業生涯中所接觸到的最艱難的任務。"。
我國學者在通史、區域史、國別史和專題史諸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
而我的書都按國別和主題分類歸整。
我正開著德國設計的美國別克,在韓國設計的雪佛蘭伴隨下,流竄于中國的街道.
即使在各個法系內部,也存在較大的國別差異.
從國別、作物的種類及特性的角度觀察世界生物技術作物,其生產狀況呈現出全面迅速增長態勢。
作者按國別與時代,對這些陶文作了分類整理。文中對若干陶文的釋讀,提出了新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