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讀音 商鞅的意思
- 商
- 鞅
“商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āng yāng]
- 漢字注音:
- ㄕㄤ ㄧㄤ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商鞅”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商鞅 shāng yāng ㄕㄤ ㄧㄤ 人名。(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后,受封于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也稱為「衛鞅」。
英語 Shang Yang (c. 390-33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and important statesman of Qin state 秦國|秦國 whose militaristic reforms in 356 and 350 BC played a key role in establishing Qin power
德語 Shang Yang (Eig, Pers, ca. 390 - ca. 338 v.Chr.)?
法語 Shang Yang
網絡解釋
商鞅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
“商鞅”的單字解釋
【商】:1.商量:協商。2.商業:經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結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約前1600—前1046)。湯滅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國號商。以后多次遷都,至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故商朝又稱殷朝,也稱殷商。傳到紂,為周所滅。6.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2”。
【鞅】:[yāng](舊讀yǎng)古代用馬拉車時安在馬脖子上的皮套子。[yàng]見〖牛鞅〗。
“商鞅”的相關詞語
“商鞅”造句
商鞅之開塞,非不行也;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諸侯隨風西面,非不從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
你這種作法是在自掘墳墓,小心像商鞅一樣作法自斃。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商鞅被秦王殺死了,真是作法自斃。
商鞅雖然是作法自斃,但不也表示他的大公無私嗎?
這件事傳開,老百姓才知道商鞅執法如山,說一不二。
當然如果這些種種最后都沒能成為商鞅后來被車裂致死的因素的話,我們都不能說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這些最終要了商鞅的命。
這里,我只略談商鞅、孔子、老莊、楊朱四個思想流派的主要觀點。
第四部分對商鞅富國強兵治國方略的和諧內涵進行了論述。
公元前7世紀的“管仲變法”和公元前4世紀的“商鞅變法”,管仲的“四民分業”思想、鹽鐵專營政策以及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縣制、戶籍制、軍爵制上的大膽試驗,皆具開創之功,它們分別提供了兩個頗為極致的治理模型,如同左右極般地站在后世歷次變革的兩端。吳曉波
戰國時商鞅“制轅田”,亦為國家在打破家長制大家庭后施行更大規模的分戶授田。
* 商鞅的讀音是:shāng yāng,商鞅的意思:商鞅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
辭典解釋
商鞅 shāng yāng ㄕㄤ ㄧㄤ人名。(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后,受封于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也稱為「衛鞅」。
英語 Shang Yang (c. 390-33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and important statesman of Qin state 秦國|秦國 whose militaristic reforms in 356 and 350 BC played a key role in establishing Qin power
德語 Shang Yang (Eig, Pers, ca. 390 - ca. 338 v.Chr.)?
法語 Shang Yang
商鞅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
商鞅之開塞,非不行也;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諸侯隨風西面,非不從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
你這種作法是在自掘墳墓,小心像商鞅一樣作法自斃。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商鞅被秦王殺死了,真是作法自斃。
商鞅雖然是作法自斃,但不也表示他的大公無私嗎?
這件事傳開,老百姓才知道商鞅執法如山,說一不二。
當然如果這些種種最后都沒能成為商鞅后來被車裂致死的因素的話,我們都不能說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這些最終要了商鞅的命。
這里,我只略談商鞅、孔子、老莊、楊朱四個思想流派的主要觀點。
第四部分對商鞅富國強兵治國方略的和諧內涵進行了論述。
公元前7世紀的“管仲變法”和公元前4世紀的“商鞅變法”,管仲的“四民分業”思想、鹽鐵專營政策以及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縣制、戶籍制、軍爵制上的大膽試驗,皆具開創之功,它們分別提供了兩個頗為極致的治理模型,如同左右極般地站在后世歷次變革的兩端。吳曉波
戰國時商鞅“制轅田”,亦為國家在打破家長制大家庭后施行更大規模的分戶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