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秦庭的讀音 哭秦庭的意思
哭秦庭 (哭秦庭)哭秦庭,典故名,典出《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
- 哭
- 秦
- 庭
“哭秦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ū qín tíng]
- 漢字注音:
- ㄎㄨ ㄑㄧㄣˊ ㄊㄧㄥ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哭秦庭”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事見《左傳.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
網絡解釋
哭秦庭 (哭秦庭)
哭秦庭,典故名,典出《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
“哭秦庭”的單字解釋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動而流淚,有時候還發出聲音:哭訴。放聲大哭。
【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廳堂:大庭廣眾。3.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地方:法庭。開庭。
“哭秦庭”的相關成語
“哭秦庭”的相關詞語
* 哭秦庭的讀音是:kū qín tíng,哭秦庭的意思:哭秦庭 (哭秦庭)哭秦庭,典故名,典出《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
基本解釋
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事見《左傳.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哭秦庭 (哭秦庭)
哭秦庭,典故名,典出《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后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動而流淚,有時候還發出聲音:哭訴。放聲大哭。
【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廳堂:大庭廣眾。3.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地方:法庭。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