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哥舒翰的讀音 哥舒翰的意思

    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突騎施(西突厥別部)首領哥舒部落人,唐朝名將,軍事家。 天寶六載(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為大斗軍副使,遷左衛郎將。他與吐蕃戰于苦拔海,屢破吐蕃,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誣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職。并極言王忠嗣無罪,最終感動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天寶八載(749年),哥舒翰發動石堡城之戰,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軍,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占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人。戰后,以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天寶十一載(752年),進為開府儀同三司。次年,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載(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起用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赴潼關拒敵。次年,被逼出師,于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至德二載(757年),唐軍克復兩京,安慶緒逃往鄴城。臨行前,將哥舒翰殺害。后贈太尉,謚號“武愍”。
    • shū
    • hàn

    “哥舒翰”的讀音

    拼音讀音
    [gē shū hàn]
    漢字注音:
    ㄍㄜ ㄕㄨ ㄏㄢ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哥舒翰”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哥舒翰  gē shū hàn  ㄍㄜ ㄕㄨ ㄏㄢˋ  

    人名。唐代西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生卒年不詳。因破吐番有功,被封為西平郡王。后降安祿山,被殺。

    網絡解釋

    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突騎施(西突厥別部)首領哥舒部落人,唐朝名將,軍事家。
    天寶六載(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為大斗軍副使,遷左衛郎將。他與吐蕃戰于苦拔海,屢破吐蕃,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誣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職。并極言王忠嗣無罪,最終感動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天寶八載(749年),哥舒翰發動石堡城之戰,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軍,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占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人。戰后,以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天寶十一載(752年),進為開府儀同三司。次年,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載(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起用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赴潼關拒敵。次年,被逼出師,于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至德二載(757年),唐軍克復兩京,安慶緒逃往鄴城。臨行前,將哥舒翰殺害。后贈太尉,謚號“武愍”。

    “哥舒翰”的單字解釋

    】:1.哥哥:大哥。二哥。2.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大的男子:表哥。3.稱呼年紀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含親熱意):李二哥。4.(Gē)姓。
    】:1.伸展;寬解(拘束或憋悶狀態):舒眉展眼。舒經活血。舒了一口氣。2.緩慢;從容:舒徐(緩慢)。舒緩。3.姓。
    】:長而硬的羽毛,古代用來寫字。后來借指毛筆、文字、書信等:翰墨。華翰(對他人來信的美稱)。

    “哥舒翰”的相關詞語

    * 哥舒翰的讀音是:gē shū hàn,哥舒翰的意思: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突騎施(西突厥別部)首領哥舒部落人,唐朝名將,軍事家。 天寶六載(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為大斗軍副使,遷左衛郎將。他與吐蕃戰于苦拔海,屢破吐蕃,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誣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職。并極言王忠嗣無罪,最終感動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天寶八載(749年),哥舒翰發動石堡城之戰,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軍,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占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人。戰后,以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天寶十一載(752年),進為開府儀同三司。次年,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載(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起用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赴潼關拒敵。次年,被逼出師,于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至德二載(757年),唐軍克復兩京,安慶緒逃往鄴城。臨行前,將哥舒翰殺害。后贈太尉,謚號“武愍”。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