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后趙的讀音 后趙的意思

    后趙 后趙(319——352)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后期改國號為“衛”。歷經七主,共享國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立,稱趙王,史稱后趙。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330年)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旋稱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稱居攝天王。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337年稱大趙天王,349年復稱帝。石虎非常殘暴,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尖銳。 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諸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坐大把權,并于350年改國號為“衛”,不久殺皇帝石鑒,并屠殺石氏子孫及羯胡,同時石祗也在襄國稱帝,內戰全面爆發。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之后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后趙最終滅亡。 石勒開拓疆土,滅漢趙,占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區。后趙前期仍采取胡漢分治政策,但注意籠絡漢族士人,減輕租賦,發展農業生產,推行儒家教育。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及荊州和幽州部分地區。
    • hòu
    • zhào

    “后趙”的讀音

    拼音讀音
    [hòu zhào]
    漢字注音:
    ㄏㄡˋ ㄓㄠˋ
    簡繁字形:
    後趙
    是否常用:

    “后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國號趙。史稱后趙(公元319年-351年)。

    辭典解釋

    后趙  hòu zhào  ㄏㄡˋ ㄓㄠˋ  

    朝代名。(西元319~350)?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羯人石勒滅前趙,國號趙,初都襄國,后都鄴城。后為前燕所滅。史稱為「后趙」。

    網絡解釋

    后趙

    后趙(319——352)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后期改國號為“衛”。歷經七主,共享國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立,稱趙王,史稱后趙。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330年)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旋稱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稱居攝天王。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337年稱大趙天王,349年復稱帝。石虎非常殘暴,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尖銳。
    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諸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坐大把權,并于350年改國號為“衛”,不久殺皇帝石鑒,并屠殺石氏子孫及羯胡,同時石祗也在襄國稱帝,內戰全面爆發。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之后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后趙最終滅亡。
    石勒開拓疆土,滅漢趙,占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區。后趙前期仍采取胡漢分治政策,但注意籠絡漢族士人,減輕租賦,發展農業生產,推行儒家教育。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及荊州和幽州部分地區。
    后趙

    “后趙”的單字解釋

    】: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周朝國名(前403—前22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和北部。后為秦所滅。

    “后趙”的相關詞語

    “后趙”造句

    不僅如此,用了幾次后趙先生發現清潔器只能吸附毛發、灰塵等,像食物渣和碎屑等雜物依然難以清除。

    后趙,誰是小沈陽的恩師,在他本身的權力特別流行,否定有任何同性戀的內涵。

    這一城制初具于東漢后期,經曹魏、后趙、東魏、北齊不斷改進,最終在鄴南城的制度中得到總結。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趙王朝,立都于襄國,即今天河北的邢臺。

    只是劉曜在此戰之后決策失誤,未能利用此戰對后趙所造成的震蕩性效果,直搗襄國,而轉鋒南攻洛陽,致使貽誤戰機,才鑄就了自己的失敗。

    祖約庸才一個,在后趙的大舉進攻下不斷后撤,一直退到了淮南的壽陽,把哥哥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河山拱手相讓。

    勿庸提及N年后百萬雄師過大江,不足十年后趙匡胤的大軍就以沉錠系船之法在長江天險上架設浮橋沖上江南的土地!“王爺的意思是——”。

    吳雪力求簡潔地回答完,最后趙源告訴她,因為公司最近有事,可能會晚一點才能到她那里。

    冉閔為石虎養孫,改名石閔,是后趙統治集團中較重要的將領,以勇敢善戰著稱。

    佛圖澄不僅成了后趙的“鎮國之寶”,還是石虎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 后趙的讀音是:hòu zhào,后趙的意思:后趙 后趙(319——352)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后期改國號為“衛”。歷經七主,共享國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立,稱趙王,史稱后趙。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330年)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旋稱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稱居攝天王。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337年稱大趙天王,349年復稱帝。石虎非常殘暴,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尖銳。 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諸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坐大把權,并于350年改國號為“衛”,不久殺皇帝石鑒,并屠殺石氏子孫及羯胡,同時石祗也在襄國稱帝,內戰全面爆發。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之后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后趙最終滅亡。 石勒開拓疆土,滅漢趙,占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區。后趙前期仍采取胡漢分治政策,但注意籠絡漢族士人,減輕租賦,發展農業生產,推行儒家教育。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及荊州和幽州部分地區。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