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的讀音 雙清的意思
雙清 雙清,也叫福建月琴、臺灣月琴、八角琴、梅花琴,中國南方漢民族樂器,是福建閩派音樂的重要彈撥樂器。雙清由古代的阮演變而來,保留舊式阮的特點。形制與京劇月琴相似,但是桿更長,用2到4根弦,以2弦最為普及。流行于舊時的閩地(今包括福建、臺灣、潮汕和浙南地區)。在福州閩劇、福州伬藝、福州十番、漳州南詞、漳州薌劇、漳州錦歌、泉州北管、泉州車鼓、南平南詞、莆田十音八樂、莆仙戲、龍巖十番、閩西漢劇、浙南遂昌十番、等閩地各種民間音樂、戲曲中均有使用。臺灣亦將此作為臺灣民謠彈唱的主奏樂器。其音色清脆柔和,不亢不悶,有特殊的共鳴質感,頗為動聽,極具福建地方特色。
- 雙
- 清
“雙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uāng qīng]
- 漢字注音:
- ㄕㄨㄤ ㄑㄧㄥ
- 簡繁字形:
- 雙清
- 是否常用:
- 否
“雙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謂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 2.指早夏。 辭典解釋
雙清 shuāng qīng ㄕㄨㄤ ㄑㄧㄥ 樂器名。一種彈撥樂器。形似秦琴而琴桿更為細長,音箱呈八角形,有四軸、四弦,十三或十四個品位。明、清以來多用于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
網絡解釋
雙清
雙清,也叫福建月琴、臺灣月琴、八角琴、梅花琴,中國南方漢民族樂器,是福建閩派音樂的重要彈撥樂器。雙清由古代的阮演變而來,保留舊式阮的特點。形制與京劇月琴相似,但是桿更長,用2到4根弦,以2弦最為普及。流行于舊時的閩地(今包括福建、臺灣、潮汕和浙南地區)。在福州閩劇、福州伬藝、福州十番、漳州南詞、漳州薌劇、漳州錦歌、泉州北管、泉州車鼓、南平南詞、莆田十音八樂、莆仙戲、龍巖十番、閩西漢劇、浙南遂昌十番、等閩地各種民間音樂、戲曲中均有使用。臺灣亦將此作為臺灣民謠彈唱的主奏樂器。其音色清脆柔和,不亢不悶,有特殊的共鳴質感,頗為動聽,極具福建地方特色。
“雙清”的單字解釋
【雙】:1.屬性詞。兩個(多為對稱的,跟“單”相對):雙翅。舉雙手贊成。男女雙方。2.用于成對的東西:一雙鞋。一雙手。買雙襪子。3.屬性詞。偶數的(二、四、六、八等,跟“單”相對):雙數。雙號。4.加倍的:雙料。雙份。5.姓。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雙清”的相關詞語
* 雙清的讀音是:shuāng qīng,雙清的意思:雙清 雙清,也叫福建月琴、臺灣月琴、八角琴、梅花琴,中國南方漢民族樂器,是福建閩派音樂的重要彈撥樂器。雙清由古代的阮演變而來,保留舊式阮的特點。形制與京劇月琴相似,但是桿更長,用2到4根弦,以2弦最為普及。流行于舊時的閩地(今包括福建、臺灣、潮汕和浙南地區)。在福州閩劇、福州伬藝、福州十番、漳州南詞、漳州薌劇、漳州錦歌、泉州北管、泉州車鼓、南平南詞、莆田十音八樂、莆仙戲、龍巖十番、閩西漢劇、浙南遂昌十番、等閩地各種民間音樂、戲曲中均有使用。臺灣亦將此作為臺灣民謠彈唱的主奏樂器。其音色清脆柔和,不亢不悶,有特殊的共鳴質感,頗為動聽,極具福建地方特色。
基本解釋
1.謂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 2.指早夏。辭典解釋
雙清 shuāng qīng ㄕㄨㄤ ㄑㄧㄥ樂器名。一種彈撥樂器。形似秦琴而琴桿更為細長,音箱呈八角形,有四軸、四弦,十三或十四個品位。明、清以來多用于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
雙清
雙清,也叫福建月琴、臺灣月琴、八角琴、梅花琴,中國南方漢民族樂器,是福建閩派音樂的重要彈撥樂器。雙清由古代的阮演變而來,保留舊式阮的特點。形制與京劇月琴相似,但是桿更長,用2到4根弦,以2弦最為普及。流行于舊時的閩地(今包括福建、臺灣、潮汕和浙南地區)。在福州閩劇、福州伬藝、福州十番、漳州南詞、漳州薌劇、漳州錦歌、泉州北管、泉州車鼓、南平南詞、莆田十音八樂、莆仙戲、龍巖十番、閩西漢劇、浙南遂昌十番、等閩地各種民間音樂、戲曲中均有使用。臺灣亦將此作為臺灣民謠彈唱的主奏樂器。其音色清脆柔和,不亢不悶,有特殊的共鳴質感,頗為動聽,極具福建地方特色。【雙】:1.屬性詞。兩個(多為對稱的,跟“單”相對):雙翅。舉雙手贊成。男女雙方。2.用于成對的東西:一雙鞋。一雙手。買雙襪子。3.屬性詞。偶數的(二、四、六、八等,跟“單”相對):雙數。雙號。4.加倍的:雙料。雙份。5.姓。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