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的讀音 南陔的意思
南陔 《南陔》是《詩經》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鳴之什》的最后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宋本解釋為:比笙詩也。有聲無辭。意思為只有題目,沒有內容。舊在魚麗之后。以儀禮考之。其篇次當在此。今正之。說見華黍。鹿鳴之什十篇一篇無辭。凡四十六章。二百九十七句。 詩經中有六篇這樣的“比笙詩”,分別為: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南
- 陔
“南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án gāi]
- 漢字注音:
- ㄋㄢˊ ㄍㄞ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南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后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
網絡解釋
南陔
《南陔》是《詩經》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鳴之什》的最后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宋本解釋為:比笙詩也。有聲無辭。意思為只有題目,沒有內容。舊在魚麗之后。以儀禮考之。其篇次當在此。今正之。說見華黍。鹿鳴之什十篇一篇無辭。凡四十六章。二百九十七句。
詩經中有六篇這樣的“比笙詩”,分別為: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南陔”的單字解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陔】:1.靠近臺階下邊的地方。2.級;層。3.田間的土埂。
“南陔”的相關詞語
* 南陔的讀音是:nán gāi,南陔的意思:南陔 《南陔》是《詩經》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鳴之什》的最后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宋本解釋為:比笙詩也。有聲無辭。意思為只有題目,沒有內容。舊在魚麗之后。以儀禮考之。其篇次當在此。今正之。說見華黍。鹿鳴之什十篇一篇無辭。凡四十六章。二百九十七句。 詩經中有六篇這樣的“比笙詩”,分別為: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解釋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后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南陔
《南陔》是《詩經》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鳴之什》的最后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宋本解釋為:比笙詩也。有聲無辭。意思為只有題目,沒有內容。舊在魚麗之后。以儀禮考之。其篇次當在此。今正之。說見華黍。鹿鳴之什十篇一篇無辭。凡四十六章。二百九十七句。詩經中有六篇這樣的“比笙詩”,分別為: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陔】:1.靠近臺階下邊的地方。2.級;層。3.田間的土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