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調的讀音 南腔北調的意思
【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示例】這個說話~的人,不適合當解說員。【反義詞】字正腔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口音不純
- 南
- 腔
- 北
- 調
“南腔北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án qiāng běi diào]
- 漢字注音:
- ㄋㄢˊ ㄑㄧㄤ ㄅㄟˇ ㄉㄧㄠˋ
- 簡繁字形:
- 南腔北調
- 是否常用:
- 否
“南腔北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南腔北調 nánqiāng-běidiào
[(speak with)a mixed accent] 指夾帶有地方口音的語言
辭典解釋
南腔北調 nán qiāng běi diào ㄋㄢˊ ㄑㄧㄤ ㄅㄟˇ ㄉㄧㄠˋ 兼具各地方音。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像聲即口技,能學百鳥音,并能作南腔北調,嬉笑怒罵,以一人而兼之,聽之歷歷也。」
形容人的語音不純,夾雜著方音。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壁上懸的畫是楷書朱子治家格言,兩邊一副箋紙的聯,上寫著:『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英語 a regional accent
德語 Gemisch aus mehreren Dialekten (S, Sprichw)?
網絡解釋
【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
【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
【示例】這個說話~的人,不適合當解說員。
【反義詞】字正腔圓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口音不純
“南腔北調”的單字解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腔】:1.動物身體內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滿腔熱血。2.(腔兒)話:開腔。答腔。3.樂曲的調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兒。唱走了腔兒。4.說話的腔調:京腔。山東腔。學生腔。5.用于宰殺過的羊(多見于早期白話):一腔羊。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南腔北調”的相關詞語
* 南腔北調的讀音是:nán qiāng běi diào,南腔北調的意思:【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示例】這個說話~的人,不適合當解說員。【反義詞】字正腔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口音不純
基本解釋
南腔北調 nánqiāng-běidiào
[(speak with)a mixed accent] 指夾帶有地方口音的語言
辭典解釋
南腔北調 nán qiāng běi diào ㄋㄢˊ ㄑㄧㄤ ㄅㄟˇ ㄉㄧㄠˋ兼具各地方音。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像聲即口技,能學百鳥音,并能作南腔北調,嬉笑怒罵,以一人而兼之,聽之歷歷也。」
形容人的語音不純,夾雜著方音。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壁上懸的畫是楷書朱子治家格言,兩邊一副箋紙的聯,上寫著:『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英語 a regional accent
德語 Gemisch aus mehreren Dialekten (S, Sprichw)?
【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
【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
【示例】這個說話~的人,不適合當解說員。
【反義詞】字正腔圓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口音不純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腔】:1.動物身體內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滿腔熱血。2.(腔兒)話:開腔。答腔。3.樂曲的調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兒。唱走了腔兒。4.說話的腔調:京腔。山東腔。學生腔。5.用于宰殺過的羊(多見于早期白話):一腔羊。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