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漢的讀音 半漢的意思
半漢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 出處 《文選·張衡》:“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 注:“天馬,銅馬也。蟠蜿、半漢,皆形容也。” 唐 獨孤申叔 《卻千里馬賦》:“宜乎旋爾故鄉歸於舊壤,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宋 范仲淹《天驥呈才賦》:“豈徒矜半漢,炫連乾,必也瑞乎圣通乎天,騰志千里。”
- 半
- 漢
“半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àn hàn]
- 漢字注音:
- ㄅㄢˋ ㄏㄢˋ
- 簡繁字形:
- 半漢
- 是否常用:
- 否
“半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
網絡解釋
半漢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
出處
《文選·張衡》:“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 注:“天馬,銅馬也。蟠蜿、半漢,皆形容也。” 唐 獨孤申叔 《卻千里馬賦》:“宜乎旋爾故鄉歸於舊壤,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宋 范仲淹《天驥呈才賦》:“豈徒矜半漢,炫連乾,必也瑞乎圣通乎天,騰志千里。”
“半漢”的單字解釋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半漢”的相關詞語
* 半漢的讀音是:bàn hàn,半漢的意思:半漢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 出處 《文選·張衡》:“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 注:“天馬,銅馬也。蟠蜿、半漢,皆形容也。” 唐 獨孤申叔 《卻千里馬賦》:“宜乎旋爾故鄉歸於舊壤,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宋 范仲淹《天驥呈才賦》:“豈徒矜半漢,炫連乾,必也瑞乎圣通乎天,騰志千里。”
基本解釋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半漢
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出處
《文選·張衡》:“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 注:“天馬,銅馬也。蟠蜿、半漢,皆形容也。” 唐 獨孤申叔 《卻千里馬賦》:“宜乎旋爾故鄉歸於舊壤,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宋 范仲淹《天驥呈才賦》:“豈徒矜半漢,炫連乾,必也瑞乎圣通乎天,騰志千里。”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