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北門學士的讀音 北門學士的意思

    北門學士 唐高宗干封(666-668)起,武后時期,弘文館直學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等以文詞召為翰林院待詔,入禁中撰《列女傳》、《臣軌》等書,又密令參預機要,以分宰相之權。因常于皇宮北門候進止,故時稱北門學士。
    • běi
    • mén
    • xué
    • shì

    “北門學士”的讀音

    拼音讀音
    [běi mén xué shì]
    漢字注音:
    ㄅㄟˇ ㄇㄣˊ ㄒㄩㄝˊ ㄕˋ
    簡繁字形:
    北門學士
    是否常用:

    “北門學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高宗時,弘文館直學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等,時奉詔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唐制,官衙都在宮城之南,院在銀臺之北,劉元等人不經南門,而于北門出入,時人因謂之"北門學士"。參閱《舊唐書.劉祎之傳》﹑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

    辭典解釋

    北門學士  běi mén xué shì  ㄅㄟˇ ㄇㄣˊ ㄒㄩㄝˊ ㄕˋ  

    唐自高宗干封以后,召文士起草文詞,參與朝政,以分宰相之權。由于常在北門等候召見,當時人便稱為「北門學士」。
    《舊唐書.卷八七.劉祎之傳》:「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宋.陸游〈寄題徐載叔秀才東莊〉詩:「南臺中丞掃榻見,北門學士倒屣迎。」

    網絡解釋

    北門學士

    唐高宗干封(666-668)起,武后時期,弘文館直學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等以文詞召為翰林院待詔,入禁中撰《列女傳》、《臣軌》等書,又密令參預機要,以分宰相之權。因常于皇宮北門候進止,故時稱北門學士。

    “北門學士”的單字解釋

    】:[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違背,違反。
    】:同“”。
    】:同“”。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3.士人:士農工商。4.軍人:士兵。士氣。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術人員:醫士。護士。技士。助產士。7.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8.姓。

    “北門學士”的相關詞語

    * 北門學士的讀音是:běi mén xué shì,北門學士的意思:北門學士 唐高宗干封(666-668)起,武后時期,弘文館直學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等以文詞召為翰林院待詔,入禁中撰《列女傳》、《臣軌》等書,又密令參預機要,以分宰相之權。因常于皇宮北門候進止,故時稱北門學士。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