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的讀音 北道的意思
北道 北道區(現已更名為麥積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黃河流域,處渭河中游。東接陜西省寶雞、鳳倒,南鄰兩當、徽縣、秦城區,西連甘谷縣,北靠秦安、清水縣。東西最長120公里,南北最寬50公里。總面積3486平方公里。轄19個鄉、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5418人,農業人口4438849人,民族16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蒙、藏、滿、維吾爾、東鄉、土、土家、朝鮮、彝、瑤、錫伯、裕固、布依、壯族等。
- 北
- 道
“北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ěi dào]
- 漢字注音:
- ㄅㄟˇ ㄉㄠ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北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我國古代中原地區對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據《漢書·西域傳》,自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大體經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脈和塔里木河之間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過蔥嶺,通往今中亞各地。據《隋書·裴矩傳》,自敦煌取道伊吾,大體經今新疆天山山脈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亞和西亞。另據唐道宣《釋迦方志》卷上,還有一條自伊州經今天山山脈和塔里木河之間的通道西行,越過凌山,通往今中亞各地的路線。玄奘赴印時,即取此線。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辭典解釋
北道 běi dào ㄅㄟˇ ㄉㄠˋ 我國古代通西域的孔道。于新疆省境內分南北二路,其北路經羅布泊,沿天山南麓經庫車、阿克蘇至疏勒出蔥嶺,稱為「北道」。
網絡解釋
北道
北道區(現已更名為麥積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黃河流域,處渭河中游。東接陜西省寶雞、鳳倒,南鄰兩當、徽縣、秦城區,西連甘谷縣,北靠秦安、清水縣。東西最長120公里,南北最寬50公里。總面積3486平方公里。轄19個鄉、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5418人,農業人口4438849人,民族16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蒙、藏、滿、維吾爾、東鄉、土、土家、朝鮮、彝、瑤、錫伯、裕固、布依、壯族等。
“北道”的單字解釋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北道”的相關成語
“北道”的相關詞語
“北道”造句
我們是北道主人,對來賓應熱情接待。
龍虎山和崆峒山為中國南北道教名山,"道契崆峒"懸匾,印證了道學的博大精深。
陜北道情中,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委婉凄涼,令人回腸蕩氣。
固原位于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歷史文化悠久.
是涇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盡管如此,測試發生在咸鏡北道省的吉州附近,科學家們不僅僅是觀測了地震影響的強度。
作為北道里程碑建設,凱愛大廈提出等級周圍財產,并讓一名迎賓大道北人氣激增,房地產開發活動。
就變成了絲綢之路北道是準格爾盆地南緣的必經之地了。
須彌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漢唐絲綢之路東段北道要驛,該處民族雜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礎。
南賊未平,唯以軍糧為急,西南及北道斷不通,東土新平,商運稀簡,朝廷乃至鬻官賣爵,以救災困,斗斛收斂,猶有不充。
* 北道的讀音是:běi dào,北道的意思:北道 北道區(現已更名為麥積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黃河流域,處渭河中游。東接陜西省寶雞、鳳倒,南鄰兩當、徽縣、秦城區,西連甘谷縣,北靠秦安、清水縣。東西最長120公里,南北最寬50公里。總面積3486平方公里。轄19個鄉、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5418人,農業人口4438849人,民族16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蒙、藏、滿、維吾爾、東鄉、土、土家、朝鮮、彝、瑤、錫伯、裕固、布依、壯族等。
基本解釋
1.我國古代中原地區對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據《漢書·西域傳》,自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大體經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脈和塔里木河之間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過蔥嶺,通往今中亞各地。據《隋書·裴矩傳》,自敦煌取道伊吾,大體經今新疆天山山脈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亞和西亞。另據唐道宣《釋迦方志》卷上,還有一條自伊州經今天山山脈和塔里木河之間的通道西行,越過凌山,通往今中亞各地的路線。玄奘赴印時,即取此線。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辭典解釋
北道 běi dào ㄅㄟˇ ㄉㄠˋ我國古代通西域的孔道。于新疆省境內分南北二路,其北路經羅布泊,沿天山南麓經庫車、阿克蘇至疏勒出蔥嶺,稱為「北道」。
北道
北道區(現已更名為麥積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黃河流域,處渭河中游。東接陜西省寶雞、鳳倒,南鄰兩當、徽縣、秦城區,西連甘谷縣,北靠秦安、清水縣。東西最長120公里,南北最寬50公里。總面積3486平方公里。轄19個鄉、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5418人,農業人口4438849人,民族16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蒙、藏、滿、維吾爾、東鄉、土、土家、朝鮮、彝、瑤、錫伯、裕固、布依、壯族等。【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我們是北道主人,對來賓應熱情接待。
龍虎山和崆峒山為中國南北道教名山,"道契崆峒"懸匾,印證了道學的博大精深。
陜北道情中,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委婉凄涼,令人回腸蕩氣。
固原位于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歷史文化悠久.
是涇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盡管如此,測試發生在咸鏡北道省的吉州附近,科學家們不僅僅是觀測了地震影響的強度。
作為北道里程碑建設,凱愛大廈提出等級周圍財產,并讓一名迎賓大道北人氣激增,房地產開發活動。
就變成了絲綢之路北道是準格爾盆地南緣的必經之地了。
須彌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漢唐絲綢之路東段北道要驛,該處民族雜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礎。
南賊未平,唯以軍糧為急,西南及北道斷不通,東土新平,商運稀簡,朝廷乃至鬻官賣爵,以救災困,斗斛收斂,猶有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