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的讀音 功曹的意思
功曹 功曹,古代官職,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職,如沛縣功曹,姓蕭名何,與邦同鄉,熟諳法律。)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東漢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稱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門功曹書佐等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其他的功曹從事改稱治中從事(見“治中”),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兩晉、南北朝多改稱西曹,也有并設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從事、功曹史、西曹書佐、西曹參軍等。北齊州府有功曹參軍事,郡守的屬官稱功曹。隋煬帝廢州置郡,改功曹為書佐。唐在王府、都督府等設功曹參軍事諸州稱司功參軍事。功曹權力,在漢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與聞一郡政務。司隸校尉之功曹從事亦然,實為長官助理。魏、晉起,功曹僅理本署之事。
- 功
- 曹
“功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ōng cáo]
- 漢字注音:
- ㄍㄨㄥ ㄘㄠ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功曹”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官名。漢代郡守有功曹史,簡稱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參預一郡的政務。北齊后稱功曹參軍。唐時,在府的稱為功曹參軍,在州的稱為司功。 2.吐綬鳥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鳥獸》:"吐綬鳥,一名功曹。" 辭典解釋
功曹 gōng cáo ㄍㄨㄥ ㄘㄠˊ 職官名。負責選署功勞工作。漢代有功曹吏,為郡屬吏,北齊以后多稱功曹參軍,至宋代時廢除。
《西游記.第一五回》:「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輪流值日聽候。」
網絡解釋
功曹
功曹,古代官職,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職,如沛縣功曹,姓蕭名何,與邦同鄉,熟諳法律。)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東漢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稱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門功曹書佐等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其他的功曹從事改稱治中從事(見“治中”),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兩晉、南北朝多改稱西曹,也有并設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從事、功曹史、西曹書佐、西曹參軍等。北齊州府有功曹參軍事,郡守的屬官稱功曹。隋煬帝廢州置郡,改功曹為書佐。唐在王府、都督府等設功曹參軍事諸州稱司功參軍事。功曹權力,在漢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與聞一郡政務。司隸校尉之功曹從事亦然,實為長官助理。魏、晉起,功曹僅理本署之事。
“功曹”的單字解釋
【功】:1.功勞(跟“過”相對):立功。記一大功。2.成效和表現成效的事情(多指較大的):教育之功。功虧一簣。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術和技術修養: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個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曹】:1.等,輩:爾曹(你們)。吾曹。2.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3.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4.姓。
“功曹”的相關詞語
“功曹”造句
其中6號墓為西漢東海郡功曹史師饒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
后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
李忠封郭嘉為太守府的功曹、主簿,代替李忠處理太守府大小政事,給朝廷的奏折自然也要由郭嘉來寫。
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人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
那功曹對二人的爭論倒是不置可否,眨了眨眼只道:不妨,反正我等也要過去的。
沒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暗中保護,唐僧在第三十回就死了。
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
先父曾作功曹,小生不揣菲材,癡心要覓個傾國傾城之貌,方遂宜家宜室之愿。
劉洪笑呵呵的將契約收入懷中,然后恭恭敬敬的朝王功曹以及諸位長老拱了拱手。
少為縣功曹,乞豫州刺史周景任己為陳國從事,因追究陳相羊昌罪惡而著名。
* 功曹的讀音是:gōng cáo,功曹的意思:功曹 功曹,古代官職,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職,如沛縣功曹,姓蕭名何,與邦同鄉,熟諳法律。)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東漢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稱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門功曹書佐等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其他的功曹從事改稱治中從事(見“治中”),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兩晉、南北朝多改稱西曹,也有并設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從事、功曹史、西曹書佐、西曹參軍等。北齊州府有功曹參軍事,郡守的屬官稱功曹。隋煬帝廢州置郡,改功曹為書佐。唐在王府、都督府等設功曹參軍事諸州稱司功參軍事。功曹權力,在漢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與聞一郡政務。司隸校尉之功曹從事亦然,實為長官助理。魏、晉起,功曹僅理本署之事。
基本解釋
1.官名。漢代郡守有功曹史,簡稱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參預一郡的政務。北齊后稱功曹參軍。唐時,在府的稱為功曹參軍,在州的稱為司功。 2.吐綬鳥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鳥獸》:"吐綬鳥,一名功曹。"辭典解釋
功曹 gōng cáo ㄍㄨㄥ ㄘㄠˊ職官名。負責選署功勞工作。漢代有功曹吏,為郡屬吏,北齊以后多稱功曹參軍,至宋代時廢除。
《西游記.第一五回》:「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輪流值日聽候。」
功曹
功曹,古代官職,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職,如沛縣功曹,姓蕭名何,與邦同鄉,熟諳法律。)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東漢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稱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門功曹書佐等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其他的功曹從事改稱治中從事(見“治中”),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兩晉、南北朝多改稱西曹,也有并設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從事、功曹史、西曹書佐、西曹參軍等。北齊州府有功曹參軍事,郡守的屬官稱功曹。隋煬帝廢州置郡,改功曹為書佐。唐在王府、都督府等設功曹參軍事諸州稱司功參軍事。功曹權力,在漢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與聞一郡政務。司隸校尉之功曹從事亦然,實為長官助理。魏、晉起,功曹僅理本署之事。【功】:1.功勞(跟“過”相對):立功。記一大功。2.成效和表現成效的事情(多指較大的):教育之功。功虧一簣。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術和技術修養: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個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曹】:1.等,輩:爾曹(你們)。吾曹。2.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3.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4.姓。
其中6號墓為西漢東海郡功曹史師饒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
后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
李忠封郭嘉為太守府的功曹、主簿,代替李忠處理太守府大小政事,給朝廷的奏折自然也要由郭嘉來寫。
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人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
那功曹對二人的爭論倒是不置可否,眨了眨眼只道:不妨,反正我等也要過去的。
沒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暗中保護,唐僧在第三十回就死了。
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
先父曾作功曹,小生不揣菲材,癡心要覓個傾國傾城之貌,方遂宜家宜室之愿。
劉洪笑呵呵的將契約收入懷中,然后恭恭敬敬的朝王功曹以及諸位長老拱了拱手。
少為縣功曹,乞豫州刺史周景任己為陳國從事,因追究陳相羊昌罪惡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