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夏羅的讀音 剪夏羅的意思
辭典解釋剪夏羅 jiǎn xià luó 植物名。石竹科剪春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平滑叢生,高約六十公分。葉片對生有光澤,呈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尖,邊緣生細齒毛。夏天開花,花瓣五片,每片頂部剪裂似齒狀。花色有深紅、淺紅、帶紫、帶黃白等顏色。
- 剪
- 夏
- 羅
“剪夏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ǎn xià luó]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ˇ ㄒㄧㄚˋ ㄌㄨㄛˊ
- 簡繁字形:
- 剪夏羅
- 是否常用:
- 否
“剪夏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剪夏羅 jiǎn xià luó ㄐㄧㄢˇ ㄒㄧㄚˋ ㄌㄨㄛˊ 植物名。石竹科剪春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平滑叢生,高約六十公分。葉片對生有光澤,呈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尖,邊緣生細齒毛。夏天開花,花瓣五片,每片頂部剪裂似齒狀。花色有深紅、淺紅、帶紫、帶黃白等顏色。
網絡解釋
“剪夏羅”的單字解釋
【剪】:1.剪刀。2.形狀像剪刀的器具:夾剪。火剪。3.用剪刀等使東西斷開:剪裁。剪紙。剪指甲。剪幾尺布做衣服。4.除去:剪除。剪滅。剪草除根。5.姓。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羅】:1.捕鳥的網:~網。2.張網捕捉:~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雀(形容門庭冷落)。3.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請人才)。網~。包~。~織罪名(虛構罪名,陷害無辜)。4.散佈:~列。5.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6.用羅篩東西:~面。7.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綺。~扇。8.量詞,用於商業,一羅合十二打。9.同“腡”。10.姓。
“剪夏羅”的相關詞語
* 剪夏羅的讀音是:jiǎn xià luó,剪夏羅的意思:辭典解釋剪夏羅 jiǎn xià luó 植物名。石竹科剪春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平滑叢生,高約六十公分。葉片對生有光澤,呈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尖,邊緣生細齒毛。夏天開花,花瓣五片,每片頂部剪裂似齒狀。花色有深紅、淺紅、帶紫、帶黃白等顏色。
辭典解釋
剪夏羅 jiǎn xià luó ㄐㄧㄢˇ ㄒㄧㄚˋ ㄌㄨㄛˊ植物名。石竹科剪春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平滑叢生,高約六十公分。葉片對生有光澤,呈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尖,邊緣生細齒毛。夏天開花,花瓣五片,每片頂部剪裂似齒狀。花色有深紅、淺紅、帶紫、帶黃白等顏色。
【剪】:1.剪刀。2.形狀像剪刀的器具:夾剪。火剪。3.用剪刀等使東西斷開:剪裁。剪紙。剪指甲。剪幾尺布做衣服。4.除去:剪除。剪滅。剪草除根。5.姓。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羅】:1.捕鳥的網:~網。2.張網捕捉:~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雀(形容門庭冷落)。3.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請人才)。網~。包~。~織罪名(虛構罪名,陷害無辜)。4.散佈:~列。5.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6.用羅篩東西:~面。7.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綺。~扇。8.量詞,用於商業,一羅合十二打。9.同“腡”。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