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讀音 出家的意思
出家 (宗教詞語)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修道,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 出
- 家
“出家”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jiā]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ㄐㄧㄚ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出家”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出家 chūjiā
[ leave home and become a monk or nun] 棄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辭典解釋
出家 chū jiā ㄔㄨ ㄐㄧㄚ 佛教徒離家成為僧團之一分子的這項行為。
《西游記.第二回》:「我常聞得那些猴子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來了。」
近義詞
落發反義詞
還俗,在家,在俗英語 to leave home (to becom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德語 sich aus dem weltlichen Leben zurückziehen
法語 se faire bonze
網絡解釋
出家 (宗教詞語)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修道,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出家”的單字解釋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出家”的反義詞
“出家”的近義詞
“出家”的相關成語
“出家”的相關詞語
“出家”造句
一出家門,就像個出籠的小鳥跑著,唱著,真快活。弟弟不知往哪兒跑好,他一會兒拿根小木棍指揮螞蟻“列隊出操”;一會兒爬到工地的鋼筋架上“探險”。樂得他拍著手直叫好。
我們分手吧,因為我要出家了!
信步走出家門,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而來,抬眼尋覓,只見小徑旁的綠化帶里有若隱若現的白色花朵,原來是梔子花開了。
喚醒沉睡的意識,走出家門,走進微亮的清晨。
春是神秘的,走出家門漫步在田野上,放眼看去,綠蒙蒙的,感覺極其柔嫩。想上去摸一摸,走進卻看不出嫩草。再抬頭卻仍見一片綠色,我想撫摸這片綠卻始終摸不到,這片綠猶如海市蜃樓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經常走出家門的孩子,比他們的父母知道的還要多。
迎著和煦的春風,青蛙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走出家門。
出家二字,從字面上看,是走出家門。這個“家”,是包含各種現世矛盾的家,舍棄這個家,乃是為了到達一個新的目標。
出家未必是修行,修行未必要出家。
痛不著身言忍之,錢不出家言與之。
* 出家的讀音是:chū jiā,出家的意思:出家 (宗教詞語)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修道,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基本解釋
出家 chūjiā
[ leave home and become a monk or nun] 棄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辭典解釋
出家 chū jiā ㄔㄨ ㄐㄧㄚ佛教徒離家成為僧團之一分子的這項行為。
《西游記.第二回》:「我常聞得那些猴子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來了。」
近義詞
落發反義詞
還俗,在家,在俗英語 to leave home (to becom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德語 sich aus dem weltlichen Leben zurückziehen
法語 se faire bonze
出家 (宗教詞語)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修道,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一出家門,就像個出籠的小鳥跑著,唱著,真快活。弟弟不知往哪兒跑好,他一會兒拿根小木棍指揮螞蟻“列隊出操”;一會兒爬到工地的鋼筋架上“探險”。樂得他拍著手直叫好。
我們分手吧,因為我要出家了!
信步走出家門,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而來,抬眼尋覓,只見小徑旁的綠化帶里有若隱若現的白色花朵,原來是梔子花開了。
喚醒沉睡的意識,走出家門,走進微亮的清晨。
春是神秘的,走出家門漫步在田野上,放眼看去,綠蒙蒙的,感覺極其柔嫩。想上去摸一摸,走進卻看不出嫩草。再抬頭卻仍見一片綠色,我想撫摸這片綠卻始終摸不到,這片綠猶如海市蜃樓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經常走出家門的孩子,比他們的父母知道的還要多。
迎著和煦的春風,青蛙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走出家門。
出家二字,從字面上看,是走出家門。這個“家”,是包含各種現世矛盾的家,舍棄這個家,乃是為了到達一個新的目標。
出家未必是修行,修行未必要出家。
痛不著身言忍之,錢不出家言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