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的讀音 馮子材的意思
馮子材 (清末將領、民族英雄與抗法英雄)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歲。馮子材病逝后葬于欽州,朝廷詔予于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 馮
- 子
- 材
“馮子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éng zǐ cái]
- 漢字注音:
- ㄈㄥˊ ㄗˇ ㄘㄞˊ
- 簡繁字形:
- 馮子材
- 是否常用:
- 否
“馮子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818-1903)清末將領。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曾任廣西和貴州提督,后退職。中法戰爭時,出任廣西關外軍務幫辦。1885年2月在當地人民支持下,他率部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諒山英勇殺敵,大敗法軍。后復任貴州提督。
網絡解釋
馮子材 (清末將領、民族英雄與抗法英雄)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歲。馮子材病逝后葬于欽州,朝廷詔予于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馮子材”的單字解釋
【馮】:[féng]姓。[píng]1.見〖暴虎馮河〗。2.古同“憑”(憑)。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材】:1.木料:木材。樹木已經成材。2.原材料;資料:鋼材。教材。3.人的資質能力:因材施教。4.從資質能力的高低來衡量的某種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馮子材”的相關詞語
* 馮子材的讀音是:féng zǐ cái,馮子材的意思:馮子材 (清末將領、民族英雄與抗法英雄)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歲。馮子材病逝后葬于欽州,朝廷詔予于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基本解釋
(1818-1903)清末將領。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曾任廣西和貴州提督,后退職。中法戰爭時,出任廣西關外軍務幫辦。1885年2月在當地人民支持下,他率部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諒山英勇殺敵,大敗法軍。后復任貴州提督。馮子材 (清末將領、民族英雄與抗法英雄)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歲。馮子材病逝后葬于欽州,朝廷詔予于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馮】:[féng]姓。[píng]1.見〖暴虎馮河〗。2.古同“憑”(憑)。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材】:1.木料:木材。樹木已經成材。2.原材料;資料:鋼材。教材。3.人的資質能力:因材施教。4.從資質能力的高低來衡量的某種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