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軍的讀音 六軍的意思
六軍 古代漢語,意思為泛指禁軍。天子所統領的軍隊
- 六
- 軍
“六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iù jūn]
- 漢字注音:
- ㄌㄧㄨˋ ㄐㄩㄣ
- 簡繁字形:
- 六軍
- 是否常用:
- 否
“六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后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 2.晉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 3.指唐之禁軍六軍。 辭典解釋
六軍 liù jūn ㄌㄧㄡˋ ㄐㄩㄣ 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天子有六軍,《周禮.夏官.大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后世遂以六軍指皇帝的軍隊或皇家侍衛軍隊。
唐.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網絡解釋
六軍
古代漢語,意思為泛指禁軍。天子所統領的軍隊
“六軍”的單字解釋
【六】:[liù]1.數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軍】:1.軍隊:我軍。陸軍。解放軍。參軍。裁軍。生產大軍。勞動后備軍。2.軍隊的編制單位,下轄若干師:第一軍。敵人的兵力估計有兩個軍。3.(Jūn)姓。
“六軍”的相關詞語
“六軍”造句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兵臨城下六軍不發,誰知再見已是生死無話。
之心,何必以黃袍加體來,便不與六軍同其勞逸?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紅六軍團前衛17師第49團夜襲扎佐鎮,在此全殲守敵兩個營,還從敵人的倉庫里補充了不少糧食和彈藥,然后再從這里奔襲鴨池河。
原紅六軍團參謀長李達調任二方面軍參謀長。
第六軍軍長許蘭洲,副軍長吳光新。
紅二方面軍在正史上是由賀、任等幾位率紅二軍團、紅六軍團組成的,自己不敢占用。
第六軍以騎兵為主力在彰武集結之后,經阜新、建平向赤峰方面發動進攻,并根據情況,由喜峰口或古北口進入長城,威脅直軍側背。
第六軍第93師在景東,49師在猛畔,保衛東線門戶的只有暫55師。
* 六軍的讀音是:liù jūn,六軍的意思:六軍 古代漢語,意思為泛指禁軍。天子所統領的軍隊
基本解釋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后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 2.晉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 3.指唐之禁軍六軍。辭典解釋
六軍 liù jūn ㄌㄧㄡˋ ㄐㄩㄣ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天子有六軍,《周禮.夏官.大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后世遂以六軍指皇帝的軍隊或皇家侍衛軍隊。
唐.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六軍
古代漢語,意思為泛指禁軍。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六】:[liù]1.數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軍】:1.軍隊:我軍。陸軍。解放軍。參軍。裁軍。生產大軍。勞動后備軍。2.軍隊的編制單位,下轄若干師:第一軍。敵人的兵力估計有兩個軍。3.(Jūn)姓。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兵臨城下六軍不發,誰知再見已是生死無話。
之心,何必以黃袍加體來,便不與六軍同其勞逸?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紅六軍團前衛17師第49團夜襲扎佐鎮,在此全殲守敵兩個營,還從敵人的倉庫里補充了不少糧食和彈藥,然后再從這里奔襲鴨池河。
原紅六軍團參謀長李達調任二方面軍參謀長。
第六軍軍長許蘭洲,副軍長吳光新。
紅二方面軍在正史上是由賀、任等幾位率紅二軍團、紅六軍團組成的,自己不敢占用。
第六軍以騎兵為主力在彰武集結之后,經阜新、建平向赤峰方面發動進攻,并根據情況,由喜峰口或古北口進入長城,威脅直軍側背。
第六軍第93師在景東,49師在猛畔,保衛東線門戶的只有暫55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