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見之明的讀音 先見之明的意思
【解釋】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出處】《后漢書·楊彪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示例】他覺得膽小的杜竹齋有時候實在頗具~,因而也省了多少煩惱。 ◎茅盾《子夜》十七【近義詞】料事如神【反義詞】放馬后炮【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先
- 見
- 之
- 明
“先見之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漢字注音:
- ㄒㄧㄢ ㄐㄧㄢˋ ㄓ ㄇㄧㄥˊ
- 簡繁字形:
- 先見之明
- 是否常用:
- 否
“先見之明”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對事物發展方向有預見的眼力:這幫人的下場證明他的預言很有先見之明。辭典解釋
先見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ㄒㄧㄢ ㄐㄧㄢˋ ㄓ ㄇㄧㄥˊ 事先預見結果的判斷力。
《后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三國演義.第九八回》:「卿既有先見之明,何不自引一軍以襲之?」
英語 foresight
德語 Perspektive (S)?, Voraussicht (S)?
法語 prévoyance
網絡解釋
【解釋】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示例】他覺得膽小的杜竹齋有時候實在頗具~,因而也省了多少煩惱。 ◎茅盾《子夜》十七
【近義詞】料事如神
【反義詞】放馬后炮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先見之明”的單字解釋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先見之明”的相關詞語
* 先見之明的讀音是: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見之明的意思:【解釋】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出處】《后漢書·楊彪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示例】他覺得膽小的杜竹齋有時候實在頗具~,因而也省了多少煩惱。 ◎茅盾《子夜》十七【近義詞】料事如神【反義詞】放馬后炮【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對事物發展方向有預見的眼力:這幫人的下場證明他的預言很有先見之明。辭典解釋
先見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ㄒㄧㄢ ㄐㄧㄢˋ ㄓ ㄇㄧㄥˊ事先預見結果的判斷力。
《后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三國演義.第九八回》:「卿既有先見之明,何不自引一軍以襲之?」
英語 foresight
德語 Perspektive (S)?, Voraussicht (S)?
法語 prévoyance
【解釋】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示例】他覺得膽小的杜竹齋有時候實在頗具~,因而也省了多少煩惱。 ◎茅盾《子夜》十七
【近義詞】料事如神
【反義詞】放馬后炮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