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讀音 元稹的意思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 元
- 稹
“元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uán zhěn]
- 漢字注音:
- ㄩㄢˊ ㄓㄣ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元稹”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元稹 yuán zhěn ㄩㄢˊ ㄓㄣˇ 人名。(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人。穆宗時拜相。其詩平易近人,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著有元氏長慶集。
德語 Yuan Zhen (Eig, Pers, 779 - 831)?
網絡解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元稹”的單字解釋
“元稹”的相關詞語
“元稹”造句
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元稹的感物吟志說”從元稹對兼濟之志和獨善之道雙重思想的追求中,探討他對詩歌創作詩興緣由和詩學功用的看法。
元稹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因與白居易同倡“新樂府”而齊名。
如唐元稹的《估客樂》詩中云:“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
唐穆宗不得不把魏弘簡降職為弓箭庫使,元稹降為工部侍郎。
至于中國古典詩詞,在小說里出現得更多了,元稹等諸位先賢,就不一一告謝了。
但有人考證,此詩非黃巢所作,而是后人合并元稹的《智度師二首》詩的前后四句修改而成。
許遠曾制此箋分寄白居易和元稹,彼此作詩唱合。
孟沂從頭細閱,多是庸人真跡手翰詩詞,惟元稹、杜牧、高駢的最多,墨跡如新。
李忱雖然不是追星族,對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李紳、韓愈等大詩人也是敬佩贊服,很欲一見。
對于元稹這樣的窮小子,做闊人家的女婿是向上爬的一個捷徑。
* 元稹的讀音是:yuán zhěn,元稹的意思: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辭典解釋
元稹 yuán zhěn ㄩㄢˊ ㄓㄣˇ人名。(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人。穆宗時拜相。其詩平易近人,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著有元氏長慶集。
德語 Yuan Zhen (Eig, Pers, 779 - 831)?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元稹的感物吟志說”從元稹對兼濟之志和獨善之道雙重思想的追求中,探討他對詩歌創作詩興緣由和詩學功用的看法。
元稹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因與白居易同倡“新樂府”而齊名。
如唐元稹的《估客樂》詩中云:“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
唐穆宗不得不把魏弘簡降職為弓箭庫使,元稹降為工部侍郎。
至于中國古典詩詞,在小說里出現得更多了,元稹等諸位先賢,就不一一告謝了。
但有人考證,此詩非黃巢所作,而是后人合并元稹的《智度師二首》詩的前后四句修改而成。
許遠曾制此箋分寄白居易和元稹,彼此作詩唱合。
孟沂從頭細閱,多是庸人真跡手翰詩詞,惟元稹、杜牧、高駢的最多,墨跡如新。
李忱雖然不是追星族,對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李紳、韓愈等大詩人也是敬佩贊服,很欲一見。
對于元稹這樣的窮小子,做闊人家的女婿是向上爬的一個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