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監的讀音 例監的意思
例監 明清監生之一。指科舉制度中,以捐資入國子監為監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稱民生,又稱俊秀。授職者僅得選州縣佐貳及府首領官,若京職則光祿寺、上林苑或邊遠直省,被視為異途。清朝例監由俊秀報捐后無出身者亦得報捐,或在監肄業,或在籍。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被視為正途。
- 例
- 監
“例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ì jiān]
- 漢字注音:
- ㄌㄧˋ ㄐㄧㄢ
- 簡繁字形:
- 例監
- 是否常用:
- 否
“例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監生名目之一。明清時,由援例捐納取得監生資格的稱為例監,亦稱捐監。 辭典解釋
例監 lì jiān ㄌㄧˋ ㄐㄧㄢ 科舉制度中,依例以捐納方式取得監生資格者。
網絡解釋
例監
明清監生之一。指科舉制度中,以捐資入國子監為監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稱民生,又稱俊秀。授職者僅得選州縣佐貳及府首領官,若京職則光祿寺、上林苑或邊遠直省,被視為異途。清朝例監由俊秀報捐后無出身者亦得報捐,或在監肄業,或在籍。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被視為正途。
“例監”的單字解釋
【例】:1.用來說明情況的或可作依據的事物:舉例。援例。2.規則:條例。3.按條例規定的;照成規進行的:例會。例行公事。
【監】:[jiān]1.察看;督察。2.指諸侯。3.掌管;主管。4.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5.總領,率領。6.看守;囚禁。7.監獄。8.太陽的一種光象。指日旁似冠珥的赤雲氣。[jiàn]1.古代官名。多指主管監察的官員。2.古代官署名稱。如牧馬監、欽天監等,其主官亦稱監或少監。3.國子監。4.指監生。國子監生員的省稱。5.太監。6.量詞。用於書函。7.宋代的特別行政區劃名。於坑冶、鑄錢、牧馬、產鹽等地區設置。一種與府、州同級,隸屬於路;一種與縣同級,隸屬於府、州。8.同“鑒”。鏡子。9.同“鑒”。照映;明察。10.同“鑒”。借鑒;參考。11.同“鑒”。儆戒;教訓。12.同“嚂”。貪求。13.姓。
“例監”的相關詞語
* 例監的讀音是:lì jiān,例監的意思:例監 明清監生之一。指科舉制度中,以捐資入國子監為監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稱民生,又稱俊秀。授職者僅得選州縣佐貳及府首領官,若京職則光祿寺、上林苑或邊遠直省,被視為異途。清朝例監由俊秀報捐后無出身者亦得報捐,或在監肄業,或在籍。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被視為正途。
基本解釋
監生名目之一。明清時,由援例捐納取得監生資格的稱為例監,亦稱捐監。辭典解釋
例監 lì jiān ㄌㄧˋ ㄐㄧㄢ科舉制度中,依例以捐納方式取得監生資格者。
例監
明清監生之一。指科舉制度中,以捐資入國子監為監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稱民生,又稱俊秀。授職者僅得選州縣佐貳及府首領官,若京職則光祿寺、上林苑或邊遠直省,被視為異途。清朝例監由俊秀報捐后無出身者亦得報捐,或在監肄業,或在籍。監期滿者考職以定選授,被視為正途。【例】:1.用來說明情況的或可作依據的事物:舉例。援例。2.規則:條例。3.按條例規定的;照成規進行的:例會。例行公事。
【監】:[jiān]1.察看;督察。2.指諸侯。3.掌管;主管。4.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5.總領,率領。6.看守;囚禁。7.監獄。8.太陽的一種光象。指日旁似冠珥的赤雲氣。[jiàn]1.古代官名。多指主管監察的官員。2.古代官署名稱。如牧馬監、欽天監等,其主官亦稱監或少監。3.國子監。4.指監生。國子監生員的省稱。5.太監。6.量詞。用於書函。7.宋代的特別行政區劃名。於坑冶、鑄錢、牧馬、產鹽等地區設置。一種與府、州同級,隸屬於路;一種與縣同級,隸屬於府、州。8.同“鑒”。鏡子。9.同“鑒”。照映;明察。10.同“鑒”。借鑒;參考。11.同“鑒”。儆戒;教訓。12.同“嚂”。貪求。1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