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不拒的讀音 來者不拒的意思
【解釋】拒:拒絕。對于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出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示例】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近義詞】有求必應【反義詞】拒之門外【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來
- 者
- 不
- 拒
“來者不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ái zhě bù jù]
- 漢字注音:
- ㄌㄞˊ ㄓㄜˇ ㄅㄨˋ ㄐㄩˋ
- 簡繁字形:
- 來者不拒
- 是否常用:
- 是
“來者不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來者不拒 láizhě-bùjù
[all comers are welcome; all's fish that comes to this net; keep open doors; refuse nobody's offer] 凡是來的一律不予拒絕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孟子·盡心下》
辭典解釋
來者不拒 lái zhě bù jù ㄌㄞˊ ㄓㄜˇ ㄅㄨˋ ㄐㄩˋ 原指對于所要求的一概不拒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東周列國志.第八七回》:「弟子就學者不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后指對方送上門來的全部接受。《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鮮衣美飾,或假作家妓,或偽稱侍兒,遣人慇慇懃懃的送來。裴晉公來者不拒,也只得納了。」
英語 to refuse nobody (idiom)?, all comers welcome
法語 (expr. idiom.)? ne refuser personne
網絡解釋
【解釋】拒:拒絕。對于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出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示例】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近義詞】有求必應
【反義詞】拒之門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來者不拒”的單字解釋
【來】:同“來”。
【者】:1.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動詞性詞組后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強者。老者。作者。讀者。勝利者。未渡者。賣柑者。符合標準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義后面,表示從事某項工作或信仰某個主義的人:文藝工作者。共產主義者。3.用在“二、三”等數詞和“前、后”等方位詞后面,指上文所說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兩者缺一不可。4.用在詞、詞組、分句后面表示停頓:風者,空氣流動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語氣(多見于早期白話):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詞。義同“這”(多見于早期白話):者番。者邊。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拒】:1.抵抗;抵擋:抗拒。拒敵。2.拒絕:來者不拒。拒不執行。拒諫飾非。
“來者不拒”的相關詞語
* 來者不拒的讀音是:lái zhě bù jù,來者不拒的意思:【解釋】拒:拒絕。對于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出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示例】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近義詞】有求必應【反義詞】拒之門外【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來者不拒 láizhě-bùjù
[all comers are welcome; all's fish that comes to this net; keep open doors; refuse nobody's offer] 凡是來的一律不予拒絕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孟子·盡心下》
辭典解釋
來者不拒 lái zhě bù jù ㄌㄞˊ ㄓㄜˇ ㄅㄨˋ ㄐㄩˋ原指對于所要求的一概不拒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東周列國志.第八七回》:「弟子就學者不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后指對方送上門來的全部接受。《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鮮衣美飾,或假作家妓,或偽稱侍兒,遣人慇慇懃懃的送來。裴晉公來者不拒,也只得納了。」
英語 to refuse nobody (idiom)?, all comers welcome
法語 (expr. idiom.)? ne refuser personne
【解釋】拒:拒絕。對于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出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示例】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近義詞】有求必應
【反義詞】拒之門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來】:同“來”。
【者】:1.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動詞性詞組后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強者。老者。作者。讀者。勝利者。未渡者。賣柑者。符合標準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義后面,表示從事某項工作或信仰某個主義的人:文藝工作者。共產主義者。3.用在“二、三”等數詞和“前、后”等方位詞后面,指上文所說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兩者缺一不可。4.用在詞、詞組、分句后面表示停頓:風者,空氣流動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語氣(多見于早期白話):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詞。義同“這”(多見于早期白話):者番。者邊。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拒】:1.抵抗;抵擋:抗拒。拒敵。2.拒絕:來者不拒。拒不執行。拒諫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