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舉里選的讀音 鄉舉里選的意思
鄉舉里選 鄉舉里選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據《周禮·地官司徒》載:周代,鄉大夫秉承大司徒的“教法”(政教禁令),令鄉吏施教于鄉民。三年進行“大比”,“考其德行道藝”,將其中優秀者(“賢者能者”)貢于周王。臨行前,由鄉大夫舉行“飲酒之禮賓客之”。
- 鄉
- 舉
- 里
- 選
“鄉舉里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g jǔ lǐ xuǎn]
- 漢字注音:
- ㄒㄧㄤ ㄐㄩˇ ㄌㄧˇ ㄒㄨㄢˇ
- 簡繁字形:
- 鄉舉里選
- 是否常用:
- 否
“鄉舉里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從鄉里中考察推薦。
網絡解釋
鄉舉里選
鄉舉里選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據《周禮·地官司徒》載:周代,鄉大夫秉承大司徒的“教法”(政教禁令),令鄉吏施教于鄉民。三年進行“大比”,“考其德行道藝”,將其中優秀者(“賢者能者”)貢于周王。臨行前,由鄉大夫舉行“飲酒之禮賓客之”。
“鄉舉里選”的單字解釋
【鄉】:1.農村。與“城”相對:上山下鄉。城鄉交流。2.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家鄉。故鄉。3.本地的:鄉土。4.行政區劃單位。在縣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舉】:1.往上托;往上伸:舉重。舉手。高舉著紅旗。2.舉動:義舉。壯舉。一舉一動。一舉兩得。3.興起;起:舉義。舉兵。舉火。4.生(孩子):舉一男。5.推選;選舉:推舉。舉代表。公舉他做學習組長。6.舉人的簡稱:中舉。武舉。7.提出:列舉。舉一反三。舉個例子。8.全:舉座(所有在座的人)。舉國。舉世。9.姓。
【里】:[lǐ]1.(里兒)衣服、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紡織品的反面:被里兒。衣服里兒。這面是里兒,那面是面兒。2.方位詞。里邊(跟“外”相對):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鄰里。里弄。4.家鄉:故里。鄉里。5.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6.姓。7.長度單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內部(跟“外”相對):手里。箱子里。話里有話。2.附在“這、那、哪”等字后邊表示地點:這里。那里。頭里。
【選】:1.被選中了的(人或物):入選。人選。2.挑選出來編在一起的作品:文選。詩選。民歌選。
“鄉舉里選”的相關詞語
* 鄉舉里選的讀音是:xiāng jǔ lǐ xuǎn,鄉舉里選的意思:鄉舉里選 鄉舉里選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據《周禮·地官司徒》載:周代,鄉大夫秉承大司徒的“教法”(政教禁令),令鄉吏施教于鄉民。三年進行“大比”,“考其德行道藝”,將其中優秀者(“賢者能者”)貢于周王。臨行前,由鄉大夫舉行“飲酒之禮賓客之”。
基本解釋
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從鄉里中考察推薦。鄉舉里選
鄉舉里選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據《周禮·地官司徒》載:周代,鄉大夫秉承大司徒的“教法”(政教禁令),令鄉吏施教于鄉民。三年進行“大比”,“考其德行道藝”,將其中優秀者(“賢者能者”)貢于周王。臨行前,由鄉大夫舉行“飲酒之禮賓客之”。【鄉】:1.農村。與“城”相對:上山下鄉。城鄉交流。2.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家鄉。故鄉。3.本地的:鄉土。4.行政區劃單位。在縣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舉】:1.往上托;往上伸:舉重。舉手。高舉著紅旗。2.舉動:義舉。壯舉。一舉一動。一舉兩得。3.興起;起:舉義。舉兵。舉火。4.生(孩子):舉一男。5.推選;選舉:推舉。舉代表。公舉他做學習組長。6.舉人的簡稱:中舉。武舉。7.提出:列舉。舉一反三。舉個例子。8.全:舉座(所有在座的人)。舉國。舉世。9.姓。
【里】:[lǐ]1.(里兒)衣服、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紡織品的反面:被里兒。衣服里兒。這面是里兒,那面是面兒。2.方位詞。里邊(跟“外”相對):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鄰里。里弄。4.家鄉:故里。鄉里。5.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6.姓。7.長度單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內部(跟“外”相對):手里。箱子里。話里有話。2.附在“這、那、哪”等字后邊表示地點:這里。那里。頭里。
【選】:1.被選中了的(人或物):入選。人選。2.挑選出來編在一起的作品:文選。詩選。民歌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