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旨的讀音 中旨的意思
中旨 【中旨】唐、宋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傳》:“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
- 中
- 旨
“中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ōng zhǐ]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 ㄓ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中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皇帝的詔諭。唐·宋以后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符合君主的意旨。辭典解釋
中旨 zhōng zhǐ ㄓㄨㄥ ㄓˇ 皇帝的諭旨。
唐.羅隱〈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賦。」
也稱為「中詔」。
唐、宋以后,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宣和遺事.前集》:「貫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
《明史.卷一七九.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中旨 zhòng zhǐ ㄓㄨㄥˋ ㄓˇ 符合天子的意旨。
《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圣懷,發言中旨。」
《舊唐書.卷一四八.裴垍傳》:「小心敬慎,甚稱中旨。」
網絡解釋
中旨
【中旨】唐、宋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傳》:“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
“中旨”的單字解釋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旨】:1.滋味美:旨酒。甘旨。2.意義;用意;目的:主旨。要旨。宗旨。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進一步發展兩國科學技術合作的決議。3.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旨。
“中旨”的相關詞語
* 中旨的讀音是:zhōng zhǐ,中旨的意思:中旨 【中旨】唐、宋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傳》:“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
基本解釋
皇帝的詔諭。唐·宋以后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符合君主的意旨。辭典解釋
中旨 zhōng zhǐ ㄓㄨㄥ ㄓˇ皇帝的諭旨。
唐.羅隱〈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賦。」
也稱為「中詔」。
唐、宋以后,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宣和遺事.前集》:「貫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
《明史.卷一七九.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符合天子的意旨。
《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圣懷,發言中旨。」
《舊唐書.卷一四八.裴垍傳》:「小心敬慎,甚稱中旨。」
中旨
【中旨】唐、宋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傳》:“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旨】:1.滋味美:旨酒。甘旨。2.意義;用意;目的:主旨。要旨。宗旨。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進一步發展兩國科學技術合作的決議。3.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