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的讀音 中國遠征軍的意思
中國遠征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余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后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后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余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后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 中
- 國
- 遠
- 征
- 軍
“中國遠征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ōng guó yuǎn zhēng jūn]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 ㄍㄨㄛˊ ㄩㄢˇ ㄓㄥ ㄐㄩㄣ
- 簡繁字形:
- 中國遠征軍
- 是否常用:
- 否
“中國遠征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于1942年春進攻緬甸。中國政府應英國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前線。在對日作戰中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后因日軍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東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東北部,改稱駐印軍。1945年1月,遠征軍兩支部隊在緬北會師,打通中印公路,為盟軍在緬甸的最后勝利奠定基礎。
網絡解釋
中國遠征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余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后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后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余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后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中國遠征軍”的單字解釋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遠】:[yuǎn]1.距離長,與“近”相對:遠方。遠道。遠程。遠景。遠足(較遠的徒步旅行)。遠見(遠大的眼光)。遠慮。遠謀。遠客。遙遠。遠走高飛。舍近就遠。2.時間長:遠古。遠祖。長遠。永遠。3.關系疏,不親密:遠親。疏遠。遠支。4.深奧:言近旨遠。5.姓。[yuàn]避開:近君子,遠小人。
【征】:1.走遠路(多指軍隊):征途。長征。2.征討:出征。南征北戰。3.政府召集人民服務:征兵。應征入伍。4.征收:征稅。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證明;證驗:文獻足征。信而有征。有實物可征。8.表露出來的跡象;現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軍】:1.軍隊:我軍。陸軍。解放軍。參軍。裁軍。生產大軍。勞動后備軍。2.軍隊的編制單位,下轄若干師:第一軍。敵人的兵力估計有兩個軍。3.(Jūn)姓。
“中國遠征軍”的相關詞語
* 中國遠征軍的讀音是:zhōng guó yuǎn zhēng jūn,中國遠征軍的意思:中國遠征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余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后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后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余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后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基本解釋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于1942年春進攻緬甸。中國政府應英國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前線。在對日作戰中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后因日軍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東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東北部,改稱駐印軍。1945年1月,遠征軍兩支部隊在緬北會師,打通中印公路,為盟軍在緬甸的最后勝利奠定基礎。中國遠征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余人。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后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后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余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后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遠】:[yuǎn]1.距離長,與“近”相對:遠方。遠道。遠程。遠景。遠足(較遠的徒步旅行)。遠見(遠大的眼光)。遠慮。遠謀。遠客。遙遠。遠走高飛。舍近就遠。2.時間長:遠古。遠祖。長遠。永遠。3.關系疏,不親密:遠親。疏遠。遠支。4.深奧:言近旨遠。5.姓。[yuàn]避開:近君子,遠小人。
【征】:1.走遠路(多指軍隊):征途。長征。2.征討:出征。南征北戰。3.政府召集人民服務:征兵。應征入伍。4.征收:征稅。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證明;證驗:文獻足征。信而有征。有實物可征。8.表露出來的跡象;現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軍】:1.軍隊:我軍。陸軍。解放軍。參軍。裁軍。生產大軍。勞動后備軍。2.軍隊的編制單位,下轄若干師:第一軍。敵人的兵力估計有兩個軍。3.(Jū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