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東漢通俗演義的讀音 東漢通俗演義的意思

    東漢通俗演義 【東漢通俗演義】明代歷史演義小說。撰者謝詔。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題《重刻京本增評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10卷,140則。
    • dōng
    • hàn
    • tōng
    • yǎn

    “東漢通俗演義”的讀音

    拼音讀音
    [dōng hàn tōng sú yǎn yì]
    漢字注音:
    ㄉㄨㄙ ㄏㄢˋ ㄊㄨㄙ ㄙㄨˊ ㄧㄢˇ ㄧˋ
    簡繁字形:
    東漢通俗演義
    是否常用:

    “東漢通俗演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一稱《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講史小說。明代謝詔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節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終于漢桓帝。對光武中興尤多著墨。多取材于史書與前人同類小說。

    網絡解釋

    東漢通俗演義

    【東漢通俗演義】明代歷史演義小說。撰者謝詔。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題《重刻京本增評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10卷,140則。

    “東漢通俗演義”的單字解釋

    】: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1.風俗:習俗。移風易俗。2.大眾的;通行的;習見的:約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厭惡的:庸俗。俗氣。4.沒出家的人;世俗:僧俗。還俗。
    】:1.演變;演化:演進。2.發揮:演說。演繹。3.依照程式(練習或計算):演算。演武。演兵場。4.表演技藝;扮演:演奏。她演過白毛女。5.姓。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東漢通俗演義”的相關詞語

    * 東漢通俗演義的讀音是:dōng hàn tōng sú yǎn yì,東漢通俗演義的意思:東漢通俗演義 【東漢通俗演義】明代歷史演義小說。撰者謝詔。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題《重刻京本增評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10卷,140則。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