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意的讀音 不過意的意思
不過意 bù guò yì 不過意 意思是指:過意不去。引用于:《西游記》第三九回:“三藏甚不過意,攙起那皇帝來,同入禪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終是有些羞慚不過意,縮縮朒朒,未敢到他房中歇宿去。”《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應侯甚不過意,欲說秦王滅周稱帝,以此媚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倒反照顧他,他更不過意。”
- 不
- 過
- 意
“不過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guò yì]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ㄍㄨㄛˋ ㄧˋ
- 簡繁字形:
- 不過意
- 是否常用:
- 否
“不過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不過意 bùguòyì
[feel apologetic;be sorry] 過意不去
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范進中舉》
辭典解釋
不過意 bù guò yì ㄅㄨˋ ㄍㄨㄛˋ ㄧˋ 過意不去。即心中感到不安或不忍。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
《紅樓夢.第六一回》:「我心里明知不是他偷的,可憐他害怕都承認。這里寶二爺不過意,要替他認一半。」
英語 to be sorry, to feel apologetic
網絡解釋
不過意
bù guò yì ㄅㄨˋ ㄍㄨㄛˋ ㄧˋ
不過意
意思是指:過意不去。引用于:《西游記》第三九回:“三藏甚不過意,攙起那皇帝來,同入禪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終是有些羞慚不過意,縮縮朒朒,未敢到他房中歇宿去。”《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應侯甚不過意,欲說秦王滅周稱帝,以此媚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倒反照顧他,他更不過意。”
“不過意”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意】:1.意思:來意。2.愿望:滿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態:春意。5.意大利的簡稱。
“不過意”的相關詞語
* 不過意的讀音是:bù guò yì,不過意的意思:不過意 bù guò yì 不過意 意思是指:過意不去。引用于:《西游記》第三九回:“三藏甚不過意,攙起那皇帝來,同入禪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終是有些羞慚不過意,縮縮朒朒,未敢到他房中歇宿去。”《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應侯甚不過意,欲說秦王滅周稱帝,以此媚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倒反照顧他,他更不過意。”
基本解釋
不過意 bùguòyì
[feel apologetic;be sorry] 過意不去
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范進中舉》
辭典解釋
不過意 bù guò yì ㄅㄨˋ ㄍㄨㄛˋ ㄧˋ過意不去。即心中感到不安或不忍。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
《紅樓夢.第六一回》:「我心里明知不是他偷的,可憐他害怕都承認。這里寶二爺不過意,要替他認一半。」
英語 to be sorry, to feel apologetic
不過意
bù guò yì ㄅㄨˋ ㄍㄨㄛˋ ㄧˋ不過意
意思是指:過意不去。引用于:《西游記》第三九回:“三藏甚不過意,攙起那皇帝來,同入禪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終是有些羞慚不過意,縮縮朒朒,未敢到他房中歇宿去。”《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應侯甚不過意,欲說秦王滅周稱帝,以此媚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倒反照顧他,他更不過意。”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意】:1.意思:來意。2.愿望:滿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態:春意。5.意大利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