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一丁的意思 不識一丁的讀音和出處
- 不
- 識
- 一
- 丁
- 成語名稱:
- 不識一丁
- 成語拼音:
- [bù shí yī d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 成語出處:
-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 成語例句:
- 而云古無類書,此真一丁不識之無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文化水平低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不識一丁
- 英文翻譯:
- illiterate
- 成語故事:
- 不識一丁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不識一丁”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動賓式成語 人物品質的成語 學識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形容 一個字 認識
“不識一丁”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壯丁。園丁。4.遭遇;碰到:丁憂。5.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方塊:肉丁。黃瓜丁。[zhēng]〔丁丁〕擬聲詞。伐木聲。
“不識一丁”的反義詞
“不識一丁”的近義詞
“不識一丁”的相關成語
不識一丁
未識一丁
一丁不識
一丁點兒
不識不知
不識東家
不識大體
不識高低
不識好歹
不識局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起倒
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不識時務
不識抬舉
不識泰山
不識之無
反眼不識
紇字不識
目不識丁
“不識一丁”的關聯成語
不字的成語
識字的成語
一字的成語
丁字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識開頭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丁開頭的成語
bu的成語
shi的成語
yi的成語
ding的成語
bsyd的成語
不識什么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一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什么丁的成語
什么識一什么的成語
什么識什么丁的成語
什么什么一丁的成語
“不識一丁”造句
那兒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識一丁,家信都得請外村人幫著寫。
別看他衣冠楚楚,實際上不識一丁。
他不識一丁怎么能當人家師傅那。
爺爺在舊社會因為家窮上不起學,不識一丁,是個睜眼瞎;解放后參加了識字班,學會了查字典,如今還經常看書讀報呢。
她的丈夫聞訊趕過來,他同樣不識一丁,一副茫然無措的樣子。
周宗建罵魏忠賢不識一丁,魏忠賢命以鐵釘釘之,又使他穿綿衣,以沸湯澆之,頃刻皮膚卷爛,赤肉滿身。
心齋本一灶丁也,目不識一丁,聞人讀書,便自悟性。
* 不識一丁的意思 不識一丁的成語解釋 不識一丁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