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諭的讀音 上諭的意思
上諭 上諭,即詔書,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來發布命令的一種官文書。比如現存的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
- 上
- 諭
“上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àng yù]
- 漢字注音:
- ㄕㄤˋ ㄩˋ
- 簡繁字形:
- 上諭
- 是否常用:
- 是
“上諭”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上諭 shàngyù
[imperial edict] 古時皇帝以詔書形式發布的命令、告示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一系列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從這里發出“上諭”簽訂的。——《故宮博物院》
辭典解釋
上諭 shàng yù ㄕㄤˋ ㄩˋ 皇帝告令臣民的詔書。
《元史.卷一二八.阿里海牙傳》:「是州生齒數百萬口,若悉殺之,非上諭伯顏以曹彬不殺意也,其屈法生之。」
《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過上諭,原說不久就要裁撤厘局的,怎么又添了這許多捐局呢?」
英語 imperial edict, see also 聖諭|圣諭[sheng4 yu4]
法語 décret impérial, édit impérial
網絡解釋
上諭
上諭,即詔書,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來發布命令的一種官文書。比如現存的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
“上諭”的單字解釋
【上】:[shàng]1.方位詞。位置在高處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級或品質高的:上等。上級。上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舊時指皇帝:上諭。5.向上面:上繳。上升。上進。6.姓。7.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樓。上車。8.到;去(某個地方):上街。上工廠。他上哪兒去了?9.向上級呈遞:上書。10.向前進:老張快上,投籃。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11.出場: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左邊的旁門上。這一場球,你們五個先上。12.把飯菜等端上桌子:上飯。上菜。上茶。13.添補;增加:上水。上貨。14.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上刺刀。上螺絲。15.涂;搽:上顏色。上藥。16.達到;夠(一定數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紀。⒁(又shǎng)上聲:平上去入。17.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1”。見〖工尺〗。18.表示由低處向高處:爬上山頂。19.表示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鎖上門。考上了大學。那時他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20.表示開始并繼續:愛上了農村。[shǎng]指上聲,“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詞后,表示在物體的表面:臉上。墻上。桌子上。2.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會上。書上。課堂上。報紙上。3.表示某一方面:組織上。事實上。思想上。
【諭】:1.告訴;吩咐(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手諭。面諭。2.古又同“喻”。
“上諭”的相關詞語
“上諭”造句
雍正、乾隆都自負才辯,喜歡跟臣下打筆墨官司,御筆上諭動輒數百言。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親自規范滿語并發上諭加以推行,此即“欽定新清語”。
上諭頒布后的第3天,他給丁日昌寫信,說"海防一節,雖奉簡派,徒擁虛名,恐鮮實濟。
后的上諭中說,我國家百數十年來,厚澤深仁……百姓幸際昌期,安土樂業,若非迫于萬不得已,焉肯不顧身家,鋌而走險。
原來,楊蘇棣此番赴臺,是攜有布什給扁的“上諭”,由于這道“上諭”措詞嚴厲,扁聽后知道事態嚴重,必須表態,才公開保證不會再給美國“意外”。
臣弟謹奉上諭,克勤克儉,延我大明宗稷。
軍機處也得麻利一點,上諭、懿旨簡單著擬,別那么多廢話。
到了乾隆九年,又有上諭明發全國:明年二月會試,天氣尚未和暖,且各省皆需復試,士子到京未免稍遲,著改期于三月舉行。
在使團尚未抵達時,清廷就已連下數道上諭,令各地禁止美國使團上岸,但不得動武,只許其滯留廣東,條約之類均由耆英等“酌辦”。
,何況他資助的還是清廷上諭中明確宣布為“叛軍”。
* 上諭的讀音是:shàng yù,上諭的意思:上諭 上諭,即詔書,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來發布命令的一種官文書。比如現存的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
基本解釋
上諭 shàngyù
[imperial edict] 古時皇帝以詔書形式發布的命令、告示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一系列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從這里發出“上諭”簽訂的。——《故宮博物院》
辭典解釋
上諭 shàng yù ㄕㄤˋ ㄩˋ皇帝告令臣民的詔書。
《元史.卷一二八.阿里海牙傳》:「是州生齒數百萬口,若悉殺之,非上諭伯顏以曹彬不殺意也,其屈法生之。」
《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過上諭,原說不久就要裁撤厘局的,怎么又添了這許多捐局呢?」
英語 imperial edict, see also 聖諭|圣諭[sheng4 yu4]
法語 décret impérial, édit impérial
上諭
上諭,即詔書,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來發布命令的一種官文書。比如現存的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
【上】:[shàng]1.方位詞。位置在高處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級或品質高的:上等。上級。上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舊時指皇帝:上諭。5.向上面:上繳。上升。上進。6.姓。7.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樓。上車。8.到;去(某個地方):上街。上工廠。他上哪兒去了?9.向上級呈遞:上書。10.向前進:老張快上,投籃。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11.出場: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左邊的旁門上。這一場球,你們五個先上。12.把飯菜等端上桌子:上飯。上菜。上茶。13.添補;增加:上水。上貨。14.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上刺刀。上螺絲。15.涂;搽:上顏色。上藥。16.達到;夠(一定數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紀。⒁(又shǎng)上聲:平上去入。17.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1”。見〖工尺〗。18.表示由低處向高處:爬上山頂。19.表示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鎖上門。考上了大學。那時他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20.表示開始并繼續:愛上了農村。[shǎng]指上聲,“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詞后,表示在物體的表面:臉上。墻上。桌子上。2.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會上。書上。課堂上。報紙上。3.表示某一方面:組織上。事實上。思想上。
【諭】:1.告訴;吩咐(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手諭。面諭。2.古又同“喻”。
雍正、乾隆都自負才辯,喜歡跟臣下打筆墨官司,御筆上諭動輒數百言。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親自規范滿語并發上諭加以推行,此即“欽定新清語”。
上諭頒布后的第3天,他給丁日昌寫信,說"海防一節,雖奉簡派,徒擁虛名,恐鮮實濟。
后的上諭中說,我國家百數十年來,厚澤深仁……百姓幸際昌期,安土樂業,若非迫于萬不得已,焉肯不顧身家,鋌而走險。
原來,楊蘇棣此番赴臺,是攜有布什給扁的“上諭”,由于這道“上諭”措詞嚴厲,扁聽后知道事態嚴重,必須表態,才公開保證不會再給美國“意外”。
臣弟謹奉上諭,克勤克儉,延我大明宗稷。
軍機處也得麻利一點,上諭、懿旨簡單著擬,別那么多廢話。
到了乾隆九年,又有上諭明發全國:明年二月會試,天氣尚未和暖,且各省皆需復試,士子到京未免稍遲,著改期于三月舉行。
在使團尚未抵達時,清廷就已連下數道上諭,令各地禁止美國使團上岸,但不得動武,只許其滯留廣東,條約之類均由耆英等“酌辦”。
,何況他資助的還是清廷上諭中明確宣布為“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