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的讀音 三桓的意思
三桓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魯國的三桓起于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后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后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后代稱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后,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 三
- 桓
“三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huán]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ㄏㄨㄢ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三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仲孫)﹑叔孫﹑季孫都是魯桓公的后代,故稱"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勢力日強,分領三軍,實際掌握了魯國的政權。 辭典解釋
三桓 sān huán ㄙㄢ ㄏㄨㄢˊ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后,故稱為「三桓」。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
也稱為「三家」。
網絡解釋
三桓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魯國的三桓起于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后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后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后代稱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后,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三桓”的單字解釋
“三桓”的相關詞語
* 三桓的讀音是:sān huán,三桓的意思:三桓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魯國的三桓起于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后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后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后代稱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后,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基本解釋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仲孫)﹑叔孫﹑季孫都是魯桓公的后代,故稱"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勢力日強,分領三軍,實際掌握了魯國的政權。辭典解釋
三桓 sān huán ㄙㄢ ㄏㄨㄢˊ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后,故稱為「三桓」。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
也稱為「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