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的讀音 三一律的意思
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是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戲劇理論家琴提奧約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
- 三
- 一
- 律
“三一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yī lǜ]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ㄧ ㄌㄩ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三一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也稱“三整一律”。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理論。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每劇限于單一的故事情節,事件發生在一個地點并于一天之內完成。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大都嚴格遵循。18世紀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義作家的反對,并逐漸被沖破。辭典解釋
三一律 sān yī lǜ ㄙㄢ ㄧ ㄌㄩˋ 戲劇創作的三條規則,是標榜古典主義的法國學院派人士奉為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規定戲劇的時間應以一日二十四小時為限,所提供的故事應發生在相同的地點,加上有開始、中間和結束的單一動作,便成為有名的三一律。
德語 Drei Aristotelische Einheiten (Gesch)?
網絡解釋
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是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戲劇理論家琴提奧約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
“三一律”的單字解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律】:1.法律;規則:定律。規律。紀律。2.我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把樂音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3.舊詩的一種體裁:五律。七律。排律。參看〖律詩〗。4.約束:律己。律人。自律。5.姓。
“三一律”的相關詞語
“三一律”造句
特別是經過三一律對時間的嚴格控制,戲劇越發丟失了其時間性。
到底何種類別和何種程度的三一律對于建筑、造型藝術、詩歌、散文來說更受歡迎,一直都是個不得不隨主題事件關聯變化才能確定的問題。
再多說一句,如果寫劇本的話,最好遵循三一律,模式上以起承轉合為主。
* 三一律的讀音是:sān yī lǜ,三一律的意思: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是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戲劇理論家琴提奧約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
基本解釋
也稱“三整一律”。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理論。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每劇限于單一的故事情節,事件發生在一個地點并于一天之內完成。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大都嚴格遵循。18世紀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義作家的反對,并逐漸被沖破。辭典解釋
三一律 sān yī lǜ ㄙㄢ ㄧ ㄌㄩˋ戲劇創作的三條規則,是標榜古典主義的法國學院派人士奉為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規定戲劇的時間應以一日二十四小時為限,所提供的故事應發生在相同的地點,加上有開始、中間和結束的單一動作,便成為有名的三一律。
德語 Drei Aristotelische Einheiten (Gesch)?
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是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戲劇理論家琴提奧約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律】:1.法律;規則:定律。規律。紀律。2.我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把樂音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3.舊詩的一種體裁:五律。七律。排律。參看〖律詩〗。4.約束:律己。律人。自律。5.姓。
特別是經過三一律對時間的嚴格控制,戲劇越發丟失了其時間性。
到底何種類別和何種程度的三一律對于建筑、造型藝術、詩歌、散文來說更受歡迎,一直都是個不得不隨主題事件關聯變化才能確定的問題。
再多說一句,如果寫劇本的話,最好遵循三一律,模式上以起承轉合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