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七七事變的讀音 七七事變的意思

    七七事變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 shì
    • biàn

    “七七事變”的讀音

    拼音讀音
    [qī qī shì biàn]
    漢字注音:
    ㄑㄧ ㄑㄧ ㄕˋ ㄅㄧㄢˋ
    簡繁字形:
    七七事變
    是否常用:

    “七七事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七七事變 Qī-Qī Shìbiàn

    [the July 7 Incident of 1937] 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開始。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附近連續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7月7日晚10時,日軍在北平近郊蘆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索。當地駐軍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正交涉間,日軍竟炮轟宛平縣城,并向蘆溝橋進攻

    辭典解釋

    七七事變  qī qī shì biàn   ㄑㄧ ㄑㄧ ㄕˋ ㄅㄧㄢˋ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西南宛平縣舉行非法演習,借口一名日軍失蹤,要求中國駐軍撤出宛平城被拒,是夜炮轟宛平城及蘆溝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為八年抗戰導火線。
    也稱為「盧溝橋事變」。

    英語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of 7th July 1937,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Kang4 Ri4 Zhan4 zheng1]

    德語 Zwischenfall an der Marco-Polo-Brücke (S, Gesch)?

    法語 Incident du pont Marco Polo

    網絡解釋

    七七事變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的單字解釋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1.事情:國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無事。3.職業:謀事。4.關系;責任:回去吧,沒有你的事了。5.從事:大事宣傳。6.侍奉;伺候:事親。不事王侯。
    】:同“”。

    “七七事變”的相關詞語

    * 七七事變的讀音是:qī qī shì biàn,七七事變的意思:七七事變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