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造句
“賦稅”的解釋
1、懂得何時收回資金,將無效的投資靈活的轉化為賦稅的減免。
2、當時的統治者一味地增加農民的賦稅,以滿足他們窮奢極侈的生活。
3、古者之賦稅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
4、貪其賦稅不愛人,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當。
5、為此,大催征賦稅,增發勞役,兵連禍結,國匱民窮。
6、政府不可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竭澤而漁,一味增加賦稅。
7、為此,大肆催征賦稅,增發勞役,兵連禍結,國匱民窮。
8、為向朝廷交納毒蛇以抵其賦稅,蔣氏九死一生,冒險捕蛇。
9、在每年向國王貢納固定的年度賦稅義務的情況下,土地私有權受到確認。
10、田賦制度是清代新疆賦稅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
11、可見東吳征收賦稅,確有戶分三品與戶分九品之類分.
12、恩格斯曾把賦稅比作政府的乳娘。
13、人口、土地和賦稅徭役是本章論述的重點.
14、在這一過程中,貢納、兵役、賦稅始終是政府對少數民族征發賦役的主要形式。
15、眾臣僚堅決反對再次增加百姓的賦稅.
16、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一般下院掌握最根本的賦稅權,能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的方式控制稅款的運用。
17、因此,本章最后一節,著重探討了明代賦稅蠲免的一般性運作程序。
18、嗇夫的職責包括厘定戶口,收取賦稅,征發徭役,接受訴訟,監控人口流動等等。
19、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不同形式附唐或內遷的少數民族在起征賦稅時間上給予優惠。
20、猶他州現在允許使用金銀幣作為法定貨幣,且不征收任何賦稅。
21、新加坡為什麼不可以在亞洲開發同樣的商機?新加坡藍圖刻意遺漏掉瑞士銀行業的一個特色:瑞士益趨繁重的賦稅。
22、雖然美國人并沒有壟斷了世界"死亡殯葬業"的市場,但是美國確以最苛重的賦稅在世界上獨占鰲頭。
23、楚國的地租制度一開始便與中原諸夏不盡相同,至戰國中期已成為新興地主階級向農民轉嫁自己沉重賦稅負荷的重要手段。
24、這是休寧縣業主邵萬興的緯稅票,票上記錄了邵的土地面積和賦稅額,并寫有丈量人、書寫人、畫圖人的姓名。
25、就大多數的標準來看,麥凱恩可謂保守的共和黨人.他贊同伊拉克戰爭,而且他還說過,即便美軍駐守當地長達100年,他也可以接受.他反對墮胎及槍枝管制,贊成低賦稅,限制政府權力,強調財政紀律及支持強大的軍力.
26、不過持質疑看法的一派人士指出,最近幾個月的經濟成長初步跡象,大多數是受到政府刺激方案推動,像是購屋賦稅優惠,而這些方案效應終將消退.
27、絕對統治者的一個權利,就是能向那些領土內的富商巨賈,或是一貧如洗的窮人征收賦稅,這個稍后再詳說。
28、物業銷售的純利潤,售價扣除產權轉讓用度、地產經紀傭金、所有賦稅、房屋貸款償清等之后的利潤。
29、賦稅結構具有多側面的特征,可從多方面認識。
30、其實,郡少府供給太守的錢,并非來自市租,而很有可能是收取賦稅的一部分,且有著一定額度,屬于公務費用。
31、整個“韓流”是建立在政府補貼和賦稅減免的基礎上。
32、使用賦稅和限制谷物進口的方式導致面包漲價、饑荒擴散的谷物法,對英國是不利的。
33、那歲月,官府賦稅苛重,豪強任意兼并,侵占農戶土地,再加上水、旱、蝗災不斷,農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苦,岳和家里的生活也只能勉強糊口。
34、于是譎詭賦稅,異端俱起,賦及童齔,算至船車。
35、其家中本為一母一子相依為命,兒子往昔上山打獵砍柴,或撿拾松果菌菇黃精白藥之屬維持生計,此地又少有賦稅,是故也還過的安適。
36、如是而不弊絕風清者,未之有也!一、杜賦稅不均之弊。
37、又與百姓約法三章,薄賦稅,卑宮室,留心政事,優禮敬老,崇尚儒學,緩和了胡漢之間的矛盾,人民安居樂業,關西家給人足。
38、但是,他并不棧戀官場升遷,以家計浩繁,需要處理為由,請求回到家鄉做征收賦稅的工作,辭去朝廷頒獎,急流勇退。
39、釐賦稅,除耗羨,雪諸冤獄,訪察利弊,所摘發輒中。
40、其所轄除總務廳外,還有賦稅、會計、泉幣、公債、庫藏五司。
41、世人眼見希臘一步一步走上覆巢破卵之路,民眾眼見*彎“輕賦稅重福利”的財政失衡一年一年惡化。
42、后又改里甲為保甲制,保轄10甲,甲轄10牌,牌轄10戶,分置保長、甲長和牌頭,負責征收賦稅并維護治安。
43、他推行的青苗法雖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但也加重了農民負擔,其害甚于加賦稅,最終因得不到社會各階級的支持而失敗。
44、王豐,擬旨大赦天下,賦稅減免十年!同時,傳旨九王,三天之內凡是負罪歸降朕者,或可從輕發落,否則一概以弒君篡國之罪論處,并夷其九族!
45、他繼承祖輩回饋家鄉的策略,通過各種善舉,捐賦稅,救災荒,修橋鋪路,維持了徐家樂善好施的名聲。
46、人口增殖也是地方官考課的主要標準,人多力量大,人口多賦稅就多,兵員更充足,國家就強盛。
47、在孟子看來,只有設身處地地為百姓所想,恢復井田制度,輕徭役,薄賦稅,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48、回稟主公,今年之事,多在賦稅之爭,此間罪案,不少都是與地方官府爭執,以至失守打死人命,其情可憫,然王法無情,臣等不得不依法行事!
49、三吳賦稅之重,甲于天下,一縣可敵江北一大郡,可知也已!
50、其地位形同農奴,承擔沉重賦稅徭役,僅以福建本地為例,流民租種地主土地,除承擔高額田租外,也要替地主承擔賦稅徭役,總數是明朝當時賦稅額的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