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貞觀造句

    “貞觀”的解釋

    貞觀[zhēn guàn] 貞觀 (唐太宗年號)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并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并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期間爆發了唐與突厥的戰爭、唐滅薛延陀之戰、唐太宗對西域諸國的戰爭、唐擊吐谷渾之戰、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等對外戰爭。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執政也叫貞觀之治。經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為貞觀圣帝。 貞觀 (漢語詞語)“貞觀”兩字取自《易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正”。 所以南宋理學家朱熹解釋這句話時說:貞,正也;觀,示也。“貞觀”以正示人也。
    用“貞觀”造句 第1組

    1、 可憐貞觀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2、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休養生息的策略,使國家經濟得以迅速恢復振興。

    3、 唐太宗勵精圖治,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貞觀盛世。

    4、 唐太宗克己納諫、勵精圖治,開創貞觀盛世;曾國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國,立下不朽功業。

    5、 貞觀之治的出現離不開李世民那安邦定國的雄才大略。

    6、 唐太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7、 第三,唐太宗在貞觀元年以后,為了穩定政局,建立新的統治秩序,還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招賢納士、廣求人才、多引官吏的方針政策。

    8、 原為手工掛面,生產始于唐貞觀年間,后經無數次工藝改進.

    9、 貞觀中,累遷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有諍臣之風。

    10、 唐貞觀十六年,改名遵義,名稱取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用“貞觀”造句 第2組

    11、 此時已是大唐貞觀年間,國富民安,四夷賓服。

    12、 貞觀初,為秦州都督府戶曹參軍。

    13、 貞觀之初,天下饑歉,斗米直匹絹,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憂念不忘故也。

    14、 孫明帶著《新唐書》、《舊唐書》、《貞觀政要》、《唐會要》穿越到唐初,他第一天就把這些史書燒了。

    15、 唐三彩出現,也因為唐朝陶瓷業飛躍發展,加上貞觀之治后,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奢侈之風興起,于是厚葬的風氣也跟著興了起來。

    16、 陛下登基以來,大唐內憂外患,貞觀之初,瘡痍滿目,百業凋敝,陛下殫精竭慮,食寢不安,繼承先帝之大業,勵精圖治,果敢創新。

    17、 貞觀年間是唐朝拓邊最猛烈的時期,也是獲勝最大的時期。

    18、 貞觀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陸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謀并其弟彌射乃自立。

    19、 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20、 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出自: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為人純正,可以安定天下。吳兢 

    用“貞觀”造句 第3組

    21、 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于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假如當初唐宗不能聽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納忠言者昌;拒納人言者亡。

    22、 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善于聽取大臣的意見,為國事憂勞出,現了貞觀之治。

    23、 唐代是中國古代言諫制度發展的成熟時期,尤其是唐太宗貞觀階段成為文士諫諍干政的黃金時代。

    24、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這年頭穿越的人多了,也不多他一個,也不會少他一個,但他還是希望是個清平世界,最好是貞觀年間,皇帝賢明,日子也過得安逸。

    25、 在平康坊中,除了剛剛提到的滕王李元嬰和陽翟侯褚亮外,還住著李靖、孔穎達等貞觀名臣。

    26、 在與大臣論政時,唐太宗還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貞觀政要集校》卷一《君道》)的話,希望臣下切諫直諫。

    27、 要說這貞觀之治得來殊為不易,那是李家父子戎馬半生才打下的鐵桶江山。

    28、 太子朱標登基后英明果斷,行事頗具唐太宗之風,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慢慢有了些“貞觀之治”。

    29、 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征之功也。

    30、 如今正值貞觀二十三年,政清人和。

    用“貞觀”造句 第4組

    31、 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國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貞觀十四年攻滅了西域上的絆腳石?高昌國,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護府。

    32、 唐史官吳兢在總結開貞觀盛世的一代名主唐太宗治國安邦經驗的《貞觀政要》中引用古語“小人之幸,君子之不不幸”、“一歲再赦,善人喑啞”。

    33、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高麗不聽勿攻新羅諭告,決意興兵擊高麗。

    34、 納蘭性德稍做思考后,還是慨然允諾,并和了一首《金縷曲》送給顧貞觀,以表明自己營救吳兆騫當義不容辭: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外皆閑事。

    35、 李世民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對內發展經濟、安定人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

    36、 貞觀八年,太宗修建永安宮;乾封二年,高宗增建太子宮,九成宮日漸敗落。

    37、 遵義之名始于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取義于《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38、 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捎平群雄,大定天下,治世有方而受萬民擁戴,百姓安居樂業,父慈子孝,盡享天倫。

    39、 到了貞觀八年(634)十月,擔任宰相職務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而且言辭懇切。

    40、 唐貞觀二十三年,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改名奉節。

    用“貞觀”造句 第5組

    41、 如果對臣不給臉色,不加恩禮,追問細小過失,還希望君臣同德一心,關系融洽,是很困難的(《貞觀政要集校》卷十《論慎終》)。

    42、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旌表蜀國宰相諸葛亮奉劉備“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忠君愛國品質,更名為奉節縣,一直沿用至今。

    43、 美原舊宜州土門縣,貞觀十七年廢。

    44、 《貞觀政要》、《魏鄭公諫錄》兩部歷史文獻,大量記載了唐太宗與魏征等人有關進諫的嘉言善行,向后人展示了一代君臣苦心求治的風范。

    45、 列位大人,讀史使人明智,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貞觀朝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46、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玄奘三藏在印度曲女城辯經大會上,宣說《真唯識量》,揚大乘真義,被印度大乘行者尊稱為“摩訶耶那提婆”。

    47、 徐乾學撰《墓志銘》、《神道碑文》,韓菼撰《神道碑銘》,顧貞觀撰《行狀》,姜宸英撰《墓表》。

    48、 “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

    49、 貞觀六年(632),有人告魏徵阿黨,李世民派溫彥博溫彥博按驗,并令其告謂魏徵以后在行事上“不得不存形跡”。

    50、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愛女高陽公主大婚,嫁與房遺愛,怎料房遺愛卻心有所屬對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不聞不問,一心照顧自己心愛的女子。

    * 在線查詢貞觀造句,用貞觀造句,用貞觀組詞造句,包含貞觀的句子。

    關于貞觀的詩句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