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造句
“草書”的解釋
51、書法楷字宗顏真卿,草書學懷素,特喜作臂窠大字,龍騰虎躍,甚有氣勢。
52、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
53、繪畫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寫意、工筆各盡其妙;書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書、行書,豪雄恣縱的隸書、草書各具風采。
54、我看是王鐸,明末清初人,清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出胸臆。
55、此外草書作品的創作,相對于其它書體而言,屬于熾情創作,行筆速度較快。
56、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范。
57、平假名是草體,由漢字的草書簡化而來。
58、者姓氏,所記宋徽宗時內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諸書為一卷,次列篆隸為一卷,次列正書為四卷,次列行書為六卷,次列草書為七卷,末列分書為一卷,后附制誥。
59、對黃賓虹與林散之兩位書畫大師的行書與草書,他十分仰慕,搜羅了他們的許多版本的書法集,或臨或讀,心摹手追。
60、王曦的書法精研草書,流變迅快,瀟灑自如,飄逸俊秀,個性極為鮮明。
61、大荒時代的文字是最為古老的象形文字,哪怕周星上學時期書法不錯,楷書、行書、草書都有涉及,甚至還得過獎,但書寫這些最古老的文字就有些困難了。
62、他的草書線條厚重,中側鋒并用,圓勁灑脫,如錐畫沙。
63、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倪。
64、以狂草書寫,字跡蒼勁有力,肆意狂放,力透紙背,已然隱隱有些大家風范。
65、“神筆王鐸”也是開創一代書風之人,他的書法自出胸臆,楷、行、隸、草無不精妙,尤擅草書,曾被稱為“自唐懷素后第一人”。
66、學者邢義田指出,除了篆或隸,一般初為文書吏者,在任職以后無疑還需要學習草書。
67、楷法草書,獨步當世,文章青史,見重列淡。
68、以此喻草書末筆收勢,真是妙絕。
69、在大觀之夜的古代書畫部分26件珍品中,五代吳越王錢俶手卷《草書手簡(并鐵券圖式及宋元明清名賢題跋)》尤為引人注目,被稱為“人間至寶”。
70、并說,書法家張旭受公孫大娘的劍舞啟發,草書大有長進。
71、,省減了其中略顯冗余的部份筆畫,成了草書中的集大成者。
72、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金秋季節,我到本縣農村進行文物普查,偶然在一戶農家發現并征集到一件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的草書碑拓。
73、在草書中,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在轉角時圓筆較多,鉤畫筆變化較多,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
74、據傳,張旭自己說,他看見公主與擔夫爭搶道路,而悟得了草書的意境;后來觀賞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了筆法的神韻。
75、其書法風格清勁,行草書更是自成一家,水墨作品在傳統的內蘊之上增添了許多西方繪畫的潛在意識。
76、論及草書,從古至今無人能出王公其右,其每書狂草,何嘗寄懷于酒?前有唐時草圣張旭,后有我大宋諸大家,全都是每寫草書必醉,相形之下不免落了下乘。
77、此次展示李嘯信箋小字數十幀,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均為今年所作。
78、榜書“龍”用草書寫成,筆法翻飛騰躍,細節與整體俱佳,披讀作品,使人感受到作者揮運時的激昂情緒,壯實飽滿,筆花墨雨,情彩動人。
79、善草書,好酒,每醉后,號呼狂走,變化無窮,若有神助。
80、主攻篆隸,同時臨習唐楷、行書二王系列等多種行草書及漢篆碑貼,先后師從王朝瑞、韓少輝、胡立民等名師。
81、之后是揭碑儀式,碑文是雕刻大師的作品,上面雕刻著四個龍飛鳳舞的草書‘海岸灣城’,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82、非常獨特、難度非常高的技藝,10月4日到6日,著名雙手狂草書法家櫻馨女士應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山西省分院之邀首次來到太原,給書法愛好者們傳經授藝。
83、草書創作更需講究天人之分,通古之變,將書家的感情、智慧與靈性融于筆墨間,使書家的生命體驗與藝術的表現合二為一。
84、尤以草書見長,龍翔鳳舞,參差錯落,甚有徐渭“舞禿管如丈八蛇矛”的遺風,綽約之中不失縝密的節奏。
85、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臥學習制造工藝、建筑美術、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書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開始走出原始時代,完成所謂大化革新。
86、看寇克讓的書法方知什么叫“字如其人”,一如他性格中的執著率性,其草書行云流水又頗存古意,自成一格。
87、使草書以作楷之筆出之,起訖變化而不失法度;反過來,楷書又以行草之筆出之,自然變得血肉豐滿。
88、他的草書用筆飄逸沉著,雋拔果斷,流暢婉轉中富有變化。
89、所以,長水的行草書無論清麗還是渾厚,無論精巧還是奔放,也無論流暢無羈還是深沉凝練,寫來都瀟灑自然,“無意于佳乃佳”頗得晉元書風個中三味。
90、他的行書、草書取法“二王”及張旭、懷素,靈動遒勁,頗具神韻;章草以索靖為宗,略添漢簡筆意,異趣橫生。
91、清乾、嘉始,考據學風大起,書法界“碑學派”應運而生,篆、隸、楷書體有了極大的發展,而帖學式微衰落,帖學一脈之草書也一蹶不振。
92、草書入畫,不僵繞,不荒率,有真性情立于畫側。
93、在趙壹的書法觀念中,書法是經藝載道的工具,為王政之本,而草書“善既不達于政,而拙無損于治”,因而非圣人之業。
94、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人,博采眾長。
95、近發現草書中少見直筆和橫筆,多是斜線進行,以成一行一幅。
96、參加上海書展如廟會一樣忙忙亂亂,在那書草書原里,越發知明寫作的荒冷。
97、獲全國第一屆行草書展妙品獎,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全國第二屆電視書法大賽二等獎,第四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河南省千秋偉業書畫大展一等獎等。
98、寫一幅扇面取三到五文錢,單條草書每幅五文錢,卷冊字多者二十文錢。
99、周邊店亦堪憂昨日,北師大東門,野草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