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造句
“粘膜”的解釋
101、目的探討腎臟穿刺針進行下鼻甲粘膜下減容術的可行性。
102、研究結果表明,分布于法氏囊柄部的淋巴組織是一種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103、目的探討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后有效、簡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
104、結論惡性黑色素瘤不僅源于體表皮膚的色素細胞,還可起自粘膜及間葉組織中殘留的神經嵴細胞。
105、將直腸下段及肛管的粘膜縫到下面的肌肉上防止痔的復發。
106、萎縮性鼻炎的危害之一:當鼻炎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影響嗅覺粘膜時,就會出現嗅覺障礙,導致聞不著香臭等氣味。
107、方法:通過所經治的10例臨床活體肝部分移植術患兒,報告了口腔粘膜病變的特點。
108、目的:介紹胃粘膜瓣成型預防食管胃吻合術后反流的臨床應用。
109、尼古丁含片是一種含有少量尼古丁的藥片,尼古丁通過口腔粘膜被吸收進入到血液中。
110、結論:絲裂霉素粘膜下注射的方法,對提高MTC治療效果,減少腫瘤復發,延長無瘤間期,有明顯效果。
111、口腔粘膜白斑病是一種嚴峻的口腔粘膜癌變前疾病.
11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粘膜最多見。
113、作者運用體視學方法觀測了人鼻粘膜毛細血管密度。
114、目的觀察碧蘭麻局部粘膜下浸潤麻醉拔除后牙的麻醉效果。
115、某些抗氧化劑通過誘導細胞保護酶活性增高,發揮對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
116、目的通過探討腎移植術后口腔粘膜炎發生、發展規律,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
117、急性扁桃體炎是由細菌,通常是溶血性鏈球菌,侵入粘膜所引起的扁桃體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118、采用拉丁方設計,對家兔實驗性胃粘膜出血局部用藥,觀察補絡補管湯的止血作用。
119、方法40例聯合化療后的口腔粘膜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120、目的本文將介紹以高頻電灼凝法治療胃粘膜脫垂癥.
121、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黃疸,粘膜有瘀點。
122、一般認為,孕期出現鼻粘膜的充血和出血與孕期內分泌變化有關。
123、前言:目的:評價透明質酸鈉治療種植體周粘膜炎的臨床效果。
124、前腸粘膜褶高,紋狀緣薄,杯狀細胞數目相對烏鱧、鯰魚較多。
125、阿托品的細胞保護作用可能與增加胃粘膜屏障粘液量有關,而腐植酸的作用機理尚不清楚。
126、結論:義齒基托對口腔粘膜微生態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影響。
127、結論全小腸切除術后,經過腸內營養支持,大鼠結腸粘膜發生了明顯的適應性代償增生并伴有蔗糖酶、麥芽糖酶的代償性表達。
128、目的探討保留回盲瓣之全結腸切除、直腸粘膜剝除,盲腸經直腸肌鞘肛管吻合術在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
129、胃粘膜上皮由纖毛細胞和微絨毛細胞組成。
130、目的:研究電針的不同頻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時,在保護胃粘膜效應上的差別.
131、白喉毒素被吸收入粘膜引起上皮細胞的破壞和表面炎癥反應。
132、發現雙側卵巢切除的豚鼠的鼻粘膜呈退行性改變,包括纖毛崩解、脫落和腺體萎縮。
133、方法:選擇15例裂隙較寬、軟腭發育較差的單側腭裂患者,手術中應用帶蒂頰脂墊轉移復軟腭鼻腔粘膜創面。
134、口腔粘膜炎,可能會影響多達100個癌癥患者的百分之接受大劑量化療。
135、目的觀察紫外線治療儀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人口腔粘膜炎的療效。
136、目的:探討輻射損傷對腸粘膜免疫的影響。
137、目的:觀察41例患者口腔粘膜炎發生、發展的規律,為臨床護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138、結論纖連蛋白粘附素介導了人頰粘膜上皮細胞與白念的粘附。
139、線表現為胃輪廓畸形,線形龕影,粘膜皺襞呈放射狀向龕影集中。
140、萎縮初期可見粘膜內暗紅色網狀細小血管,嚴重者可見粘膜的藍色樹枝狀較大靜脈。
141、積極治療和護理口腔粘膜炎已成為腫瘤輔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142、因此,相對于皮膚來說,觀察甲床、口腔粘膜和眼結膜的蒼白,對判斷貧血的存在則更有臨床價值。
143、支原體主要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腔道粘膜,可引起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附睪炎、不育癥等。
144、對于以上討論的各種固位力,要求基托必須與粘膜緊密貼合,且二者間形成唾液薄膜。
145、目的:通過微波的熱凝固效應治療胃粘膜脫垂.
146、目的觀察依濟復在預防及治療放射性皮炎和粘膜炎中的作用。
147、目的:探討放射損傷對腸粘膜免疫的影響。
148、本文通過光鏡觀察復方黃柏液對豚鼠鼻粘膜作用后的組織病理改變。
149、口腔粘膜有白色小點。
150、結果:頰肌粘膜瓣的感覺神經是頰神經,運動神經為面神經的頰支,其在第2、3磨牙相對的頰區與頰神經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