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相國造句

    “相國”的解釋

    相國[xiàng guó] 相國 (中國古代官職)相國,又稱相邦,起源于春秋晉國,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 戰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國是樛斿,秦國最后1個相國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呂不韋被免職后,嬴政認為相國權力過大,于是暫時廢除了相國職務。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后,又重新設立相國職位,后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漢朝第1個相國是韓信,然后是曹參第1次任相國、傅寬、蕭何第1次任相國、樊噲、周勃、蕭何擔任,蕭何第2次任相國死后,曹參繼任。曹參第2次任相國之后,暫時不設相國。呂雉死后,他侄子呂產擔任相國,呂產之后直到東漢中期,一直無人擔任相國職務,直到東漢末年董卓就任相國。相國名稱成為蕭曹二人代名詞。《史記》蕭何、曹參的傳記為《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之后,相國官職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權臣。后代對擔任宰相的官員,也敬稱相國。明清對于內閣大學士也雅稱相國。但相國與“丞相”一職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并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于丞相。《史記》中也記載了漢相國和漢丞相是同時并存的職務,而且漢相國地位高于漢丞相。此外,漢初的各個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國在同一時間只能有1個。丞相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個,例如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這2人在同一時間為丞相。 相國 (詞語)相國,漢語拼音xiàng guó,是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用“相國”造句 第11組

    101、特在澠池擺下酒筵,以款待相國大軍,如此可夠意思?另外再奉送你一個消息,虎牢關守將趙岑已經獻關投降了,關東聯軍即刻便到。

    102、河南開封大相國寺監院源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本就沒有名叫空智的高僧,并且從其言談舉止、還有穿皮鞋的細節完全可以判斷,所謂高僧是假僧人。

    103、相國董陶的妾父汪太,本是財通四海家產豐厚的大商賈,但富而不仁,不但隱財不報,還毒害鄰里,繼續聚斂。

    104、二人原來是酸棗門外的潑皮破落戶,只靠*博討錢為生,后來跟了大相國寺遣來看守菜園的花和尚魯智深,權且做了記名弟子。

    105、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106、我不和你磨牙費嘴,劉相國在哪,太尉有令!

    107、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孫女、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108、寺前有橋名相國寺橋,低平如州橋,不通舟船,平時尚稱清靜,但一遇市集開放之日,則百業匯集,人如海潮,噪聒如雷,這時使人真正感到東京心臟的躍動。

    109、身為相國的蕭何是謙卑的,正是這種謙卑的美德讓他一次次躲過了滅頂之災。

    110、歷史上最不顧臉面的太后當屬趙姬,她覺得相國呂不韋不能滿足其淫樂,便把性能力超強嫪毐藏在后宮,以致攘成大禍,被始皇帝打入冷宮。

    用“相國”造句 第12組

    111、這幾天武植潘金蓮在稗官的陪同下,游覽了里城與外城的概貌,游覽了大相國寺、開寶寺、鐵塔、州橋、曉市和夜市等。

    112、閱之,則相國張文忠為縣令時所著,采古人嘉言懿行,為郡縣楷式,命曰《牧民忠告》。

    113、董卓被封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勢震天。

    114、呂相國屬意于誰,老媼豈不知?如今的朝廷,二皇子、五皇子聲望漸隆,攀龍富貴者眾;三皇子雖然勢力較弱,但也有許多不得志的官員進行押寶。

    115、北宋時期,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后,在五臺山文殊院落發為僧,而后因難守寺院清規,投奔大相國寺安身。

    116、不韋繼任相國,被尊稱為“仲父”,食邑還增加了藍田十二縣以及。

    * 在線查詢相國造句,用相國造句,用相國組詞造句,包含相國的句子。
    相國

    關于相國的詩句

    關于相國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