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造句
“甘草”的解釋
101、富有橄欖、紅醋栗和甘草氣味。
102、研究了甘草酸的超高壓提取工藝.
103、成分:甘草提取液、維他命E、蜂蠟、活泉有因子等。
104、石膏甘草水:生石膏100克,生甘草10克,清水2000毫升,置砂鍋內水煎,待冷漱口,每日數次。
105、血清藥理學法確定血清中炙甘草湯含藥濃度。
106、目的:建立復方珍珠含片中甘草酸含量測定的方法.
107、散發著另人食欲大增的香氣,前味猶如水果味的咖啡與甘草還有黑巧克力的結合帶出甜如椰果和白胡椒的第二層味道。
108、結論:復方甘草片治療老年刺激性干咳療效確切且安全。
109、方法:用薄層色譜法鑒別甘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白芍中芍藥苷的含量.
110、結論:本方法簡便、準確、可靠,可作為咳喘靈顆粒中甘草酸含量測定的方法.
111、成分:甘草精、蛇麻草、植物性防曬劑、珍珠粉、VE、VC等.
112、生化湯出自清朝著名的婦科醫師傅青主所寫的“傅青主女科”,由當歸、川芎、桃仁、黑姜、炙甘草5種藥材組成。
113、有輕微“上火”現象時,給孩子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稀飯,或給孩子用甘草、菊花、金銀花等泡水喝,也可喝一些淡淡的綠茶,對于“上火”很有用。
114、該片是河正宇與河智苑的首次聯袂,成東日、金成鈞、張光、趙震雄、朱進模、李慶榮等甘草配角也在片中齊聚。
115、如咳必清、心嗽平、咳特靈、舒喘靈、復方甘草片、川貝枇杷膏等。
116、可以用浮小麥60克,加大棗15枚,甘草30克,用水4碗,煎至1碗,早晚服用。
117、山楂3錢,神麴2錢,陳皮2錢,烏梅5枚,決明子2錢,車前子3錢,萊菔子3錢,何首烏3錢,澤瀉3錢,甘草2錢,用水熬煮當茶喝。
118、該藥成分中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構成了中藥方劑中最著名的四君子湯,是補氣健脾的首選方劑,黃芪為補氣上品,具有提高免疫力及抗疲勞功效。
119、金薄,銀薄,石膏,龍齒,鐵精,地骨白皮,茯神,黃芩,生干地黃,升麻,茯苓,玄參,人參,虎睛,牛黃,生姜屑,麥門冬,枳實,甘草,葳蕤,芍藥,遠志,柏子仁,白藤皮。
120、止咳水、甘草片、安定、鹽酸曲馬多、去痛片等藥物有成癮隱患。
121、第一個施針的已經退燒了,甘草五分,鹿茸二分,當歸三分。
122、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腫痛加錦燈籠、山豆根各10克。
123、“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分,母丁洋減半”。
124、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125、藥用龍膽草、黃芩、通草各8克,柴胡、澤瀉、生梔子、生地、當歸各10克,車前子、蒲公英、敗醬草、赤芍、丹皮各15克,生甘草6克。
126、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黃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
127、最讓我震撼的還是“一線瀑”,位于甘草灣山壟田南側的石崖上。
128、【麻杏甘石湯】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專長;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此法良。
129、防己黃芪金匱方,白術甘草棗生姜,汗出惡風兼身重,表虛濕盛服之康。
130、宜用金沸草、杏仁、茯苓、前胡、陳皮、半夏、荊芥、麻黃、甘草,適量配置。
131、可選用滋陰瀉火之劑,苭用生地黃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女貞子15克、菊花15克、地骨皮15克、銀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132、黃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谷精草30克,辛夷10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133、古人說“百物養生、莫先固齒”,因此日常用旱蓮草或甘草擦拭牙齒,用貝殼或山藥、骨碎補等補腎的草藥,磨粉后食用,前者清潔牙齒,后者補骨補鈣。
134、川貝、紫菀各15g,百部12g,桔梗、荊芥、白前、木蝴蝶各10g,陳皮6g,生甘草5g。
135、五味子30克,與茶葉120克,甘草15克,共研細末,熬濃成膏狀,每次開水沖服1湯匙。
136、甘草粉、白芨粉、白芷粉、白術粉。
137、還有名貴藥材;金銀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種,處處境幽景秀,滴水洞幽,人游如臨仙境,時時透著神秘,處處流著神話,給人以聯想無限。
138、記者調查發現,藥品市場還有部分“常用價廉藥”在醫院和藥店都難覓蹤影,比如甘草片、胃舒平、黃連素、酵母片(食母生)等。
139、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湯送下,是白痢,則用米湯送下,兼有赤、白痢,則用姜湯送下。
140、本草綱目,分草部、木部、人部、獸部、金石部……草部,甘草黃芪人參芎窮沙參……金石部,硝石雄黃雌黃石膏玄明粉……
141、三白湯因選用三種帶白字的中藥材而得名,選用白芍、白術各10克,白茯苓12克,甘草3克,水煎,溫服。
142、蛋殼用文火炒黃后碾成粉末,與甘草粉混合均勻,取5克以適量的黃酒沖服,每天兩次。
143、甘草片所含的樟腦、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氣管黏膜,增加腺體分泌,稀釋痰液,使其易于咳出;阿片含量很少,主要起止咳作用。
144、旋復花、代赭石、半夏9各克(包),人參、炙甘草各6克,生姜10克,大棗4枚。
145、薺菜又稱護生草,還是一味良好的中藥材,能治多種疾病,有“菜中甘草”之譽。
146、除了以上兩種成分外,甘草片中還含有樟腦、八角茴香油和苯甲酸鈉。
147、多以甘草、白芷、茴香、茼蒿、菖蒲、茱萸、蒲公英等為主,密集成群。
148、銀川的土特產向來久負盛名,發菜枸杞灘羊皮、賀蘭石硯和甘草并稱為寧夏五寶,在國內同類物產中皆為上上之選,其中賀蘭石硯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
149、其中,氣虛多用四君子湯,方劑組成為人參或黨參、白術、茯苓、甘草。
150、此外,復方甘草合劑、咳必清等中藥制劑,也有很好的鎮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