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造句
“救濟”的解釋
1、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
2、全校師生積極捐錢捐物,救濟受災群眾。
3、災難發生后,數以萬計的民眾及時受到了救濟。
4、他是位殘疾人,每月靠領取政府的救濟金生活。
5、救濟走在權利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利。
6、法律用懲罰、預防、特定救濟和代替救濟來保障各種利益,除此之外,人類的智慧還沒有在司法行動上發現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7、沒有自己生命的變革,就無可能真正的救濟自己。
8、一卡車的救濟品才運到,就被災民七手八腳地搬個精光。
9、正當走投無路之際,突然收到慈善機關送來的救濟金,讓我們有如枯木逢春,燃起了希望。
10、他向來視錢如命,要他捐錢救濟窮人,無異是與虎謀皮。
11、他們的生活實在困難,能不能想辦法救濟一下兒?
12、見義勇為,法律界定,法律屬性,救濟機制,立法完善。
13、要救濟這麼多的難民,卻只有這麼一點糧食,真是杯水車薪哪!
14、響應冬令救濟活動,大家紛紛解衣推食,慷慨解囊。
15、這個愛心團體冬令救濟時,很能體恤難民,讓人不會有嗟來之食的感覺。
16、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終于把救濟品送到了災區。
17、另一方面,當事人反而在眾多的救濟途徑的推倭塞責面前無所適從,救濟無門。
18、要救濟這麼多的難民,卻只有這麼一點糧食,真是杯水車薪哪!
19、法律的目的是對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運用法律,借以保護和救濟無辜者。
20、今后的生活我們要一如既往的省吃儉用,爭取為災區兒童捐贈更多救濟品。
21、施暴者認為,對家庭成員實施暴力乃天經地義之事,而受害者雖明知自己受到不應有的傷害,但與施暴者的心態幾乎一致,想法如出一轍,認為自己受到懲罰是罪有應得,不懂得通過正當途徑進行救濟。
22、最直接的方法是禁止當事人對法官沒有真憑實據的負面評論,應當規定司法不公正情況下的救濟途徑,懲罰那些在救濟途徑之外的聲言司法不公正的當事人。
23、再說,禁食也使人真心誠意地與缺乏食物的人分享食品,而不是出于嬌柔造作的憐憫行為或虛偽的救濟行動。
24、但是在特別權力關系中學校內部管理規章未涉及學生基本權利的事項可能不具有可訴性,從而使這種自由裁量權有可能恣意妄為,學生的合理性的權益得不到有效救濟和保障。
25、在意識到面臨絕境的時候,村民很可能采取"兩敗俱傷"的自力救濟行為。
26、
27、他窮得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只有靠著救濟金過日子。
28、國際人道主義的救濟,比起東南亞有增無減的難民來,猶如杯水車薪。
29、跋山涉水,終于把救濟品送到了災區。
30、非洲由于大旱,到處是饑民。聯合國雖多次運糧救濟,但因災民太多,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31、清朝雖然有一套較為嚴密的災荒救濟制度,但在戰爭年代,必然無力施行,而且相當多的鄉賢在戰亂中往往自顧不暇,其救濟能力自然也會降低。
32、我是一個商人,我不應該考慮窮人。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因為投資者是讓我拿這個錢去賺錢,而不是去救濟窮人。
33、要救濟這么多的難民,卻只有這么一點糧食,真是杯水車薪哪!
34、災情如此嚴重,那些富翁仍不肯解囊救濟,真是麻木不仁。
35、社會工作者深知他們被很多救濟者愚弄,作為補償,他們有權讓這些救濟者卑躬屈膝。
36、給災民發了點救濟款并不是萬事大吉了,還應該繼續關心他們。
37、刑事第二審程序是整個刑事程序制度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制度功能主要表現為制度的救濟性。
38、我不得不把我的丈夫送進“救濟院”。
39、我國現實生活中,擾亂夫妻間婚內同居關系的行為時有發生,受害者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救濟。
40、這些標志是勞動關系區分雇用關系、人事關系的關鍵,也是改革和完善救濟機制的根本關節點。
41、這尋址和可靠性使柯達申請明確干性油墨的足夠數量,以形成一個救濟形象,提高至28微米的高度匹敵熱。
42、負債累累的國家總要竭力推遲這種必然的結局,有時他們的救濟者也會如此。
43、失業救濟金延后兩個星期支付。
44、如果過了法定訴訟時效,原告將無法得到救濟.
45、即使在冬天,家里吃完了從園子里打下的貯備食物,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濟的大米和豆子,爸爸依然堅持訂報。
46、證券市場的民事賠償制度,被看作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有效的法律手段,也是最后的救濟手段,理應在證券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47、他又用自己的錢創設了一所貧兒院,這種措施當時在法國還幾乎是創舉,他又為年老和殘廢的工人創辦了救濟金。
48、一旦就業,即停發福利救濟。
49、當時他陪同運糧車隊到帕德救濟挨餓的百姓。
50、就起訴規則而言,起訴時間、受案范圍、救濟方式及當事人范圍,都要遵循特殊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