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造句
“庶民”的解釋
51、我想先問一下,王子犯法,是不是應該與庶民同罪?
52、幻真似曾看見尖厲的獠牙利爪,伸向無辜的庶民百姓,令人膽戰心驚。
53、自此以后,帝舜朝大興教化,庶民百姓的品行不斷提高。
54、許多農民起義砍了一些大官和皇帝的頭,才恍然大悟,制定了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55、楊大人對于刑律的熟悉讓本太子佩服!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好啊!
56、……各界投贈,琳瑯滿目,上自國民政府*席,下至庶民,無不備禮申賀,登門晉謁者,更不止珠履三千之數。
57、來渭風古寓的客人都不是等閑庶民,人人都是高車駟馬,每輛車又都各不相同,這停車場便成了天下名車駿馬匯集的大場院。
58、推而廣之,治國方面,頻繁發布人為的法規政令,使得原本平穩的局勢趨于動蕩,不如保持清靜,以免庶民困惑叢生。
59、魏晉、南北朝時,普遍流行木履和絲履,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庶民都穿木履,木底下前后有兩齒,便于在雨水泥地中行走。
60、鄭州中院此舉的意義恰恰就在于向世人表明履踐司法公正的態度,那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即使是政府官員,膽敢不藐視法律,一樣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61、但趙德未能順利通過此考試,所以韓愈刺潮時,他還是一個“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的庶民。
62、在冊封立功將士的傍晚,邯鄲王城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后的慶功宴,上至公族君侯,下到庶民百姓,舉國同慶。
63、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并不準庶民私自立廟,一直到了明世宗采納大學士夏言的建議,正式允許民間皆得聯宗立廟,祭拜先祖。
64、元代四川道有個監察主官譚澄,對年滿40歲還沒生子的庶民,忽生憐憫,諫書忽必烈,大汗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臣懇請您準許他們納個妾養個兒吧。
65、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
66、庶民百姓怨聲載道,眾口一詞,說以混世魔王的罪孽,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67、同時西方世界的先進思想也與千年古國的傳統開始了種種的沖突,紅顏白發,智者俠士,天子庶民無不屈服于這個沖突的時代。
68、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69、據湖南省巡撫奏知,衡山縣庶民劉正風,急公好義,功在桑梓,弓馬嫻熟,才堪大用,著實授參將之職,今后報效朝廷,不負朕望,欽此。
70、在死者口中放置明珠本是當時的風俗,稱為含殮,本來只有皇帝死亡,口中才可放珠,諸候顯貴放玉,無官無勢的庶民只可放些銅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