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造句
“屈原”的解釋
151、 滿朝奸佞,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心愿,被棄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舉世皆濁、舉世皆醉,經常在汩羅江畔行吟哀歌,寫下許多悲壯詩篇。
152、 在屈原看來,戰國后期,世道澆薄,人心不古,禮崩樂壞,而自己卻熱腸古道,不從俗流。
153、 這個可以從戰國楚國詩人屈原《天問》中找到印證,里面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一語。
154、 是“世混濁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屈原《卜局》);而對于心思縝密的人來說,又免不了懷疑別人的高談闊論是“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155、 與修補,卻有事沒事地在“朋友圈”造謠詆毀屈原,頃襄王在線閱讀,海量信息,總有一款適合他,耳朵根子一軟,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最終含恨而死。
156、 屈子祠坐落在汨羅市汨羅江畔的玉笥山上,是我國現存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座古建筑,祠內陳列館陳列的圖片和實物于1991年首次向游人展出。
157、 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至死而不悔,宋玉在千古悲秋中還“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158、 比如燕王,趙相肥義,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還有韓國的一名封君和魏國的上將軍。
159、 這是楚歌的典型之作,屈原在其中敘寫了自己的出身與理想,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及尋求實現美好理想的種種努力。
160、 高陽苗裔,屈原玄孫,心懷故國詩辭漫卷,身承先祖夢想燦爍,手執軒轅利劍,魂系昆侖寶鏡,經千載流連,百世輪回,而至隋唐。
161、 其不能為賈生、王粲、屈原、謝皋羽,而徒為婦人醇酒喪氣失意之詩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五曰,務去爛調套語。
162、 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
163、 兩千年前的屈原吟哦著“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抱石懷沙,投身汨羅,他蒼啞悲咽的聲調,一如這詩人的江水,不矜不伐,緩慢而又莊嚴。
164、 次年,吊祭屈原的群眾性紀念活動--端午節龍舟競渡,便在汨羅江下游誕生(戰國中期人物御舟帛畫的出土,佐證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165、 他沒有像《屈原》一樣把話劇定名為《信陵君》,而定為《虎符》,強調指出了如姬竊符的關鍵作用。
166、 楚懷王曾任命屈原為左徒,地位很高,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
167、 鄒謀勇龔文鄒日香屈原“上下求索”的執著無悔,范翁“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為世人傳誦;古巴陵“政通人和”的美譽流傳至今。
168、 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169、 屈原很有學問和才干,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170、 這里有顏容憔悴跳水自沉的屈原,有易水畔的荊軻,有不為俗世所容的游俠。
171、 屈原、孫卿以后,“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
172、 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173、 這里是“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是善卷辭王隱居和屈原“夕宿辰陽”之地,是西周穆王安陵之處,與龍文化有著十分淵遠的聯系。
174、 端午節是人們為屈原憂國恤民的愛國精神感動的日子。
175、 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176、 我想到,屈原戀念故土,將一條清凌凌的江水定格為一座煌煌巨冢;蘇武堅守節操,將一支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傳奇。
177、 這將是一場集名家名詩名段名歌的經典盛會,匯聚殷之光等重量級表演藝術家、朗誦家、歌唱家聯袂吟詩獻唱,演繹屈原光輝辭作,舒展純貞的愛國情懷。
178、 易小川再次穿越至戰國末年,他在汨羅江畔為屈原所救,在臨淄拜莊周為師,在稷下為楚南公所賞識,又為墨家弟子而奔走于顓頊之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