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造句
“小說”的解釋
201、 許多武俠小說常以吹毛利刃和削鐵如泥,來形容兵器的鋒利。
202、 小說里的孔明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真令人著迷。
203、 動物小說折射的是人類社會。動物所擁有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學,應該引起同樣具有生物屬性的人類思考和借鑒。
204、 這篇小說讓人看了回味無窮,作者確實是別具匠心。
205、 經商一途既然行不通,他就改弦易轍地寫起小說來。
206、 這兩篇小說的內容大同小異,只是文字風格不同罷了。
207、 短篇小說我愛你母親的上半部分,今天就播送到這里,明天同一時間請繼續欣賞,我愛你母親的下半部分。
208、 今天晚上聽說的事寫10萬字小說都綽綽有余。。。
209、 她創作的小說,語言極富鄉土氣息。
210、 現在的通俗小說真是指不勝屈。
211、 你小說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可謂生花妙筆。
212、 這部小說情節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陽紙貴,廣受好評。
213、 這部小說力爭上游地刻劃了人性的光明與堅強。
214、 這篇推理小說的結構,簡直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215、 他20多歲時就寫出了震驚文壇的小說,可稱得上是才華蓋世。
216、 這本小說使他一舉成名。
217、 這部長篇小說,真是戲不夠,愛情湊,讀后讓人覺得味如雞肋。
218、 武俠小說會引人走入一個想入非非的世界中,視假為真。
219、 武打小說一時興起,汗牛充棟,真假"金庸"、"古龍",令人難以辨別。
220、 比如小說書中的“黯然銷魂掌”利用了情感,而“獨孤九劍”利用了道家哲學。
221、 有比寫小說和寫詩更重要的事情,明白這一點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但我只能接受。要把牛奶和食物放在餐桌上,要交房租,要是非得做出選擇的話,我只能選擇放棄寫作。
222、 眾所周知,通俗小說在明清時期向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刻工每多粗糙,紙墨亦較差劣,圖書質量難如人意。
223、 她是國內炙手可熱的名作家,每一部小說都洛陽紙貴。
224、 這系列的武俠小說印行后,一時洛陽紙貴,許多人爭相閱讀。
225、 蘇童:小說就是這么奇妙,有時候來自于生活當中一個虛幻的記憶,這個記憶本身是錯誤的、是站不住腳的,但是形成了一部小說,原形也是這樣,所謂生活當中的原形不原形,有時候給你提供了一個藝術源泉沖動,本身是怎么樣不重要。
226、 羅貫中先生妙筆生花,唯獨在外貌描寫上落了舊小說的俗套,寫馬超時濃墨重彩的贊譽,又是面如冠玉唇若抹朱又是銀甲白袍獅盔獸帶,這都是舊小說中風流俊俏后生的標準行頭,加上"錦馬超"的招牌,也無怪會有花癡小女生提出"周瑜帥還是馬超帥"這種問題。
227、 在這篇小說中,他回顧了自己前半生的艱苦生活。
228、 面試的過程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短兵相接。它考驗的是對待敵人的各類拳腳如何能一招一招的破解,而且永遠不要露出破綻。
229、 這本小說的情節引人入勝,但語言卻很平常。
230、 另外,主要的文化成就是發展的戲劇和小說,并增加使用書面白話。
231、 近十年來,我國小說鴻篇巨制不少,但真正優秀的長篇卻不多。
232、 魯迅這部小說,是經過旁征博引,悉心研究,勤奮努力才撰寫成功的。
233、 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大都屬三教九流之輩。
234、 這本小說敘述節奏緊湊、情節曲折離奇有如一條被困的蛇。
235、 靜影沉璧為蕭閣嘔心瀝血傾情打造的都市小說!
236、 《紅樓夢》是一部思想內容十分充實的古典小說。
237、 莫里森的創作結合西方傳統文學因素與黑人民族文學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詩情畫意的小說寫活了美國黑人生活。
238、 稗官野史這個成語,指的是小說野史。
239、 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
240、 小說的情節鋪陳,有時是天馬行空,毫無邏輯可言。
241、 "在小說界、詩歌界很難有永久的知名人士,因為淘汰太快。但是散文家不一樣,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家,現在依然很有名。"賈平凹談散文家。
242、 錢紅是叱咤風云的小說家,寫的小說都非常受廣大書迷們的熱愛。
243、 盡管只看簡介,但管中窺豹,對這部小說暢銷的原因,我已略知大概。
244、 這本小說緊緊圍繞“小”與“大”的關系,從正反兩個方面,絲絲入扣,入情入理地分析,令人信服。
245、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人或有聲望的家庭,卻有著駭人聽聞,多年不讓人知道的秘密,這樣的事情我們經常在小說里讀到。
246、 小說、電影里男女主角為什么可以有美好的結局,那是因為作者知道這些現實生活中太難實現,所以他寫下了大家希望看的結局,連帶著結局后的生活,大家也會幻想是美好的。最善良的就是老百姓和讀者,他們容易相信和感動。
247、 他曾經在美國住過十年,所以小說中對當地風土的描述十分真切,絕非向壁虛造。
248、 我想那可能是我看了許多的小說看了許多的名著耳濡目染的成果。
249、 讀者的胃口已經被那些莫逆之交的歷險吊了起來,但卻無奈要等到2010年該小說第二部出版時,才能與他們再次相會。
250、 這些悲劇角色所共同構建的悲苦世界,為中國小說的憂郁氣質、痛苦形象等百味苦態,做了一個百川歸海式的總結和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