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造句
“學者”的解釋
51、顏之推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52、缺乏幻想的學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掌握知識,但不會創造。萊辛
53、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故善學者不自溢其器。
54、不干實事的學者,就象不下雨的云。
55、旅人沒有常識,如同飛鳥沒有羽翼;學者沒有實踐,如同樹木沒有果實。
56、這些學者共同工作的目標應該是給科學徹底打定一個基礎,把智慧的光輝散播到全人類,使散播的成績超越既往的成就,并以新鮮有用的發明去給人類謀福利;……做這件事業一個人是不夠的,一代人也不夠,所以必需許多人一道工作,把前人的研究作為一個起點。
57、吾之與學者相接也,教無不可施。吾則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嘗無有以誨之也。
58、在向埃及的遠征中,拿破侖下達過這樣的一個命令,話只有一句: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這句話就成了拿破侖愛護學者的一句明言。
59、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學者須得中道乃可守。
60、學者須知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61、在教學上,要做教師兼學者;在寫作上,要做學者兼教師。
62、學者政出之,政者學之施。張孝祥
63、不能成為賣鞋的商人,就別想成為學者。
64、對于學者獲得的成就,是恭維還是挑戰?我需要的是后者,正因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卻是鞭策。
65、學者讀之更無可以消詳處,更無可以致思量處。
66、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67、忍詬二字,古人格言,學者可以詳思而致力。
68、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69、后生志學者少,但知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
70、學者們常說:“真理愈辯愈明。”我也曾長期虔誠地相信這一句話。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徹大悟,覺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辯愈糊涂。
71、市委*記邀請專家學者,商討改革大計。
72、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向往的是閑暇。與此相比平凡的學者卻回避它,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閑暇,而此時安慰他的是書籍。尼采
73、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
74、從一個學者口中傾注給另一個學者的恭維,只不過是一瓶加了蜜的苦膽汁而已。雨果
75、學者的一天,比不學無術的人的一生還有價值。
76、思想史上戴明,謙虛幾乎總是和學者的才能成正比例,下謙虛則反比。普列漢諾夫
77、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78、學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為先。
79、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先有所據守。
80、如果人僅僅為自己勞動,也許他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智者,卓越的詩人,但是他永遠也不能成為真正完善和真正偉大的人。
81、中國的學者素來有賣大力丸的傳統,喜歡作妙語以動天聽。這就造成的一種氣氛,除了大力丸式的學問,旁的都不是學問。在這種壓力之下,我們有時也想作幾句驚人之語,但又痛感缺少想象力。
82、學者所志至大,猶恐所得淺,況可便志其小,茍志其小,志在行一節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83、學者觀書,每見每知新意則學進矣。
84、一個博學者的思考,不如三個普通人的商討。
85、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86、如果人僅僅為自己勞動,也許他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智者,卓越的詩人,但是他永遠也不能成為真正完善和真正偉大的人。馬克思
87、善教者必有善學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進之之善,而進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88、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89、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之于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書之于手,如是而為書焉。
90、學者為人,天下無實學;仕者為己,天下無善政。
91、有志于學者,更不論氣之美惡,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奪志也,惟患者不能堅勇。
92、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93、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巴爾扎克
94、在昔諸儒,各行其志,或得于數,或觀于禮,學者趨之,世濟其美。
95、檢驗真理的工作也沒有被過去某一個時代的一批學者一一勞永逸地完成;真理必須通過它在各個時代受到的反對和打擊被人重新發展。泰戈爾
96、學者非止讀誦語言,撰綴文詞而已,將以求吾之放心也。
97、夫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材成德也。
98、學者,路慢兮兮,取且難,克之則成,屈之則敗。
99、人人有利欲之心,與學者正相背馳,故學者要寡欲。
100、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