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造句
“士大夫”的解釋
101、 當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
102、 到了漢末,士大夫階層已經緊緊抱成了一團,共同排擠其他階層,皇帝為了掣肘,便扶植了宦官集團與之斗爭,這也是幾次黨錮之禍的原因。
103、 在彭亞非看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這種“硬骨頭”,體現的就是孔子道統與現實權力兩權分立的思想。
104、 客寓士大夫凌駕于本土士大夫之上,至此成了蜀漢立國傳統。
105、 所以一般士大夫的詩酒風流,流傳坊里的蘊藉佳話,無不是她們血淚寫成的。
106、 百姓如何取樂不得而知,士大夫則“呼朋命伎,徹夜歌呼,無人訶詰”,有權勢的“先期重價,各占燈樓”。
107、 曹操殺戮譏議自己的名士邊讓,引起兗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勢力幾乎覆沒。
108、 明末清初以來,格于形勢,士大夫逃禪者眾,高僧輩出,詩僧輩出,文風鼎盛,蔚為大觀,對嶺南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09、 又裁節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15,由是怨頗興。
110、 名物之學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備學養,在當代卻因過于佶屈聱牙、鉤章棘句而遠離民眾。
111、 所以,陳設中將處處透出一種蕭散恬淡的心境,結合明代士大夫宅園內讀書藏書、宴游賦詩、啜茗博古、灌園溉蔬的特點,設文人藏書樓、書畫齋等。
112、
113、 這些士大夫們往往是“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
114、 “江東有一吳兒老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115、 明清時期士大夫喝酒流行猜酒行令,德化明代一種酒令杯在上海博物館、荷蘭呂伐登博物館等都有收藏。
116、 許倬云在談到江南士大夫家族時,曾講起自家的義田制度,即家族中富裕人家拿出一部分田畝,扶持家族中孤兒寡母的日常生活和繼續學業。
117、 加之尚書令尹勛被殺,尚書臺形同虛設,朝廷政務已經完全由宦官操縱,一時間,諸宦官及阿附者彈冠相慶,而士大夫們莫不喪氣。
118、 相傳,太祖皇帝問鼎中原,初分天下,便把國土分為九大州,分與九個皇子統領,皇子之下再分封士大夫等人,史稱州系。
119、 今繡諸梓,三復讎校,并無訛誤,愿與天下士大夫共之。
120、 志大才短,不能回避*貴,親禮士大夫,求周身輔國之遠圖,而自恣胸襟。
121、 時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不恤民事;知誥在升州,獨選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傾家貲無所愛。
122、 安定發哈達法士大夫弧光燈發揮耳朵軟豆腐干。
123、 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士大夫事,而顏見遠乃至于此!
124、 荀子有言,"士大夫眾則國貧",我們現在的官員體制,雖不能算"十羊九牧",但也相去不遠。
125、 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為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
126、 《士相見禮》除了記載士與士相見的禮節之外,還記載了由此推及的士見大夫、大夫相見、士大夫見于國君等儀節,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貴族階層的交際禮儀,下面略作介紹。
127、 大名士俞曲園嘗言,識伯雄于吳下,須眉皓然,一望而知為君子,吳中士大夫兒童走卒無不望車塵而拜迎。
128、 其本人個子雖然不高身材也不強壯,氣質看上去雍容典雅,像個古代士大夫更勝于戰士。
129、 其次,朝鮮士大夫的孤忠耿耿羞辱了二三其德的江南士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