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造句
“吐蕃”的解釋
51、 唐軍這廂群雄慷慨,然松州城內的吐蕃軍卻是愁云慘淡,隘口逃回的軍士心驚膽喪,憶起當時光景仍舊后怕不已,驚魂甫定又即將迎來唐軍攻城,可謂人心惶惶矣。
52、 辛巳,李敬玄及吐蕃戰于湟川,敗績。
53、 該寺建于吐蕃王朝赤熱巴巾贊普時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初始信奉寧瑪派,后改宗噶當派,是藏傳佛教后宏期以來年楚河流域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古寺。
54、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并和松贊干布合葬于雅隆瓊結王墓中,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55、 所以,我們將這一時期稱之為佛教在吐蕃的傳播時期較為妥切。
56、 吐蕃贊普死,李治派遣右武衛將軍鮮于匡濟持皇帝書信前往吊祭。
57、 “當啷!”一把吐蕃戰刀頹然掉在地上,接著“丁零當啷”一片脆響,兵器落了一地。
58、 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間隙,日蹙邊城,或為掠劫傷殺,或轉死溝壑。
59、 吐蕃國師鳩摩智,曾在天龍寺力敵大理眾多好手,其中不乏段正明等人,而擄走段譽。
60、 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61、 時神策將軍孟華有戰功,為大將軍所誣奏,稱華謀反;有右龍武將軍李建玉,前陷吐蕃,久之自拔,為部曲誣告潛通吐蕃,皆當死,無以自白,參悉理出之,由是人皆屬望。
62、 因為其中的兩個,就是在三十里鋪圍攻自己的吐蕃、回鶻人的首領。
63、 后期則如白居易新樂府所詠“時世妝”形容,特征為烏蠻椎髻,眉做八字低肇,臉敷黃粉,唇注烏膏,影響實出自吐蕃。
64、 唐朝廷商議發兵征討,裴行險認為,前此曾與吐蕃兩戰俱敗,不宜再輕動干戈。
65、 所謂古,是說它的教理是從公元8世紀時傳下來的,歷史悠久;所謂舊,是說它的一些教義教規是以古時候吐蕃的舊密咒為主。
66、 空靈西域,格薩爾王至吐蕃王朝時期的歷史與傳奇。
67、 區區倭國遣唐使,晾著也就晾著了,這吐蕃乃我朝心腹大患,陛下也深以為憂。
68、 張守硅縱兵追擊,把吐蕃人打得大敗。
69、 土梨樹多阻險,恐吐蕃設伏兵,不如平涼川坦夷。
70、 我吐蕃國主久慕大理國風土人情,早有與貴國國主會獵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舉勢必多傷人命,大違我佛慈悲本懷,數年來一直竭力勸止。
71、 吐蕃、黨項歲入邊,倫兵寡,數格虜,敗,貶巴州長史,徙務川尉。
72、 原本防備吐蕃的十五萬白虎衛,一下調了八萬過來,可見對東海郡防備到什么境界!……
73、 六脈神劍經既只徒具虛名,無裨實用,貴寺又何必如此重視?以至傷了天龍寺與大輪寺的和氣,傷了大理國和吐蕃國的邦交?
74、 吐蕃一度強盛,后來山頭林立,互爭雄長。
75、 回鶻屢請佐天子共滅吐蕃,王不早定計,一旦為回鶻所先,則王累代功名虛棄矣。
76、 天寶中,從哥舒翰討吐蕃,拔石堡,取黃河九曲洪濟等城,授果毅別將。
77、 基本維持近三十年,不過這時吐蕃與唐都已走向衰亡,雙方已無暇顧及領土的擴展與收復了。
78、 回大理繼位,開始啟動經略吐蕃計劃,尋機窺伺中原。
79、 陳渙然恨恨地對武遙勇喝道:“先打退吐蕃人再議!”。
80、 和掌柜的交涉了一番后,楊鐵心花了總計八兩銀子,在書肆里買了一部《貝葉經》,一部兩本包括吐蕃文和漢文的《龍象般若經》。
81、 四月己卯,皇甫惟明克吐蕃洪濟城。
82、 這時,中原一帶的婦女喜著西域裝,穿翻領小袖上衣,條紋褲,軟錦蠻靴;有些婦女還喜梳蠻鬟椎髻,嘴唇涂上烏膏,著吐蕃裝束。
83、 由于太宗一手推行的府兵制無法支撐長期戰爭,致使唐朝無法承受與吐蕃打持久戰的龐大消耗。
84、 但牛進達等人率五萬大軍而來,若消極不前,必定受到朝廷文官的指謫,況且圣人即將對遼東用兵,這吐蕃之事,自該果決快速處置妥當,如此才能稱了圣人之心意。
85、 9世紀中葉,吐蕃崩潰后,吐谷渾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險屯聚自保。
86、 他精通佛法,以高深的佛法掙得吐蕃國的護國法師之位,敕封大輪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輪寺開壇,講經說法,四方高僧居士云集聆聽,執經問難,無不贊嘆。
